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電子閃光燈工作原理

電子閃光燈工作原理
--------------------------
來源:設計知識資源網 作者:佚名 日期:2010-1-27 18:13:00

--------------------------------------------------------------------------------
  電子閃光燈主要由電池、電路和閃光燈管組成。而通用閃光燈的基本電路由四個部分組成:(1) 振盪升壓;(2) 整流充電; (3) 電壓指示(充電完畢);(4) 脈衝觸發。

振盪升壓部分的作用是將電池的直流低電壓變換成交流高電壓;整流充電部分的作用是將交流高電壓,經半波整流變成脈動直流,並向電容充電儲能;而電壓指示部分則用來指明閃光燈的工作狀況;最後的脈衝觸發部分則用來使閃光燈管發光。

閃光燈管是陰冷極發電管,燈管的兩端分別有金屬的陰、陽兩極。靠近陰極附近的玻璃管外部纏繞著觸發電極,玻璃管外部涂敷一層四氯化錫導電層。密封的玻璃管內部充滿了發光強度很高的惰性氣體(通常是氙、氪、氬等氣體)。惰性氣體在高壓電作用下,其原子會丟失電子而變成正離子,而脫離原子的電子獲得能量,於是管內惰性氣體呈電離狀態。離子在電場中移動,使原來處於"阻斷"狀態的管子導通。此時,若從陰、陽極間引入外加電荷,電子與離子再度複合,能量將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產生氣體放電。惰性氣體在放電時,能發出瞬間的強烈閃光。

通用型閃光燈的電路原理。振盪升壓部分由三極管BG、反饋電阻R1、電容C1和振盪變壓器T1組成。接通電源後,三極管迅速起振,集電極電流增加使T1磁芯漸趨飽和,三極管又因基極電流中斷而截止,磁芯磁通量衰減,如此反覆循環,產生自激振盪。經變壓器T1升壓後在副邊輸出 300伏以上的交流電壓。由於振盪頻率處於音頻範圍,因此可以聽到由低到高的微弱"吱吱"聲。

整流充電電路由二極管D1和大電解電容器C2組成。振盪升壓後的交流高壓,經半波整流後變成脈動直流,對C2充電。C2的電壓由低逐漸升高增至 300伏以上的直流高電壓。由於所要承受的電壓比較高,所以二極管D1的峰值反向電壓和電解電容器C2的耐壓值都比較高,均在 300伏以上,而且C2的容量很大,大都在幾百個微法以上(視閃光燈指數而定)。

電壓指示電路由充電指示燈氖泡NL和限流電阻R2組成。當電解電容器C2的充電電壓達到一定的值時,氖泡NL會發光,表明閃光燈已經能閃光,可以拍攝。由於產品設計和工作原理等原因,充電電路可等效成一個一階電路。從理論上講,要百分之百地充滿電,則需要無窮長的時間,這在實際上是不現實的。所以充電指示燈點亮時,電容器C2上的充電電壓並未到達額定值,一般只達到額定電壓的70%左右。如果急於拍攝,可能會造成曝光不足。所以應在指示燈亮後稍待,然後才開始拍攝。

攝影脈衝觸發電路則由觸發電容器C3、分壓電阻R3、觸發變壓器T2和閃光燈管FT組成。整流二極管在對C2充電的同時,也經過R3分壓對C3充電至 150伏以上。接通測試按鈕K2或熱靴上的兩個觸點短接時,觸發變壓器T2的原邊和電容器C3構成放電回路,並在T2的副邊感應出六千伏以上的高壓,去觸發閃光燈管,使管內的惰性氣體電離並導通;電容器C2上所儲存的能量通過陰、陽極輸入管內,使氣體放電,發出耀眼的白光。閃光時間(即閃光持續時間)因閃光燈廠家而異,一般為1/1000~1/50000秒。

由於脈衝觸發電容器C3(即K2的兩端)上經常有 150伏以上的高壓,所以觸摸閃光燈聯閃插頭或熱靴插頭時會遭電擊,這種觸發方式稱為"高壓觸發"。現代電子閃光燈為了避免上述現象,採用了可控硅開關電路將脈衝觸發電容器C3與熱靴插頭及聯閃線插頭相 "隔離",用可控硅的控制極(門極)來控制陰極和陽極。 因為可控硅元件的觸發靈敏度高(一般只需要幾伏的觸發電壓),所以不會產生電擊,這種觸發方式稱為"低壓觸發"。

判別一支閃光燈是否為"高壓觸發"或"低壓觸發",方法是很簡單的。將閃光燈電源接通,用萬用表測量閃光燈插頭上兩點X-觸點(中間最大的一點和插頭邊上的簧片)之間的電壓,若電壓值只有幾伏,那就是屬於低壓觸發,反之則為高壓觸發。

閃光燈可通過聯線與照相機上的X閃光燈插座相接通,但更多的是將有彈性觸點的閃光燈插到照相機上的附件插座(俗稱"熱靴")上,該插座的閃光燈觸點與閃光燈上的彈性觸點彼此緊密接觸。此時閃光燈的工作就由照相機的快門直接控制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樂愛生活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