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寫給新手:名詞解說(單眼、類單眼、微單眼)-連結


全文: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z4CZgRkAzEGZw%3D%3D


有幾個名詞常常是國內論壇爭論的導火線,譬如什麼是單眼、類單眼、微單眼等等。造成爭論有很大成分是各人認知不同,然而不同認知的重要原因卻有歷史根由、因為一開始就被誤用,另一部分是廣告用詞爲了響亮好唸好記而不理會事實,還有一部分多半就是只要我了解(或是我想要如此)、爲什麼不可以的心態。
            老手(包含我自己)要改變從開始就習慣使用的詞彙的確有點困難。對固執或隨和人士來說,這些詞彙是否誤用根本不是問題,因爲前者聽不入耳、後者會覺得無所謂。從教育的觀點來看,不如從才入門的新手開始導正,如果有心而且堅持使用正確詞彙,不難在若干年後蔚然成風把以前的錯誤糾正過來,所以這篇文章放在寫給新手系列。
        接下來,我們從SLR(Single-Lens Reflex,單鏡反射式)相機說起,再進入ZLR(Zoom-Lens Reflex、變焦鏡反射式)相機,然後解釋數位世界常看到的SLR-Like(像SLR)相機,也會討論到目前流行的EVIL(電子觀景窗可換鏡頭)和MILC(無反光鏡可換鏡頭)機型,最後用TLR(Twin-Lens Reflex,雙鏡反射式)機型做結束。在講解過程中,我們會提到歷史源流,再撘配大量照片說明各種機型,並且解釋爲什麼單眼和微單眼是兩個容易誤導新手的詞彙。
            另外,本文提到的很多相機在老機雜記閒話SLR數位相機(DC)隨筆這三個系列中介紹過,有興趣知道細節的朋友不妨繼續參看該系列的文章。
全文: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z4CZgRkAzEGZw%3D%3D

-------------------------------------------------------------- 阿樂推薦分享--原文: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z4CZgRkAzEGZw%3D%3D---------------------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按這裡,我們將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Sony 發表可交換鏡頭式專業攝影機 NEX-EA50EH

文章分類: 數位相機
Sony unveils NEXEA50EH pro camcorder with nary a dog or pony video

Sony 近日發表可換鏡頭式攝影機 NEX-EA50EH,市場鎖定專業人士。內在如同 NEX 系列相機,搭載了 APS-C 尺寸的 Exmor CMOS 感光元件,並為其設計了全新的 KIT 鏡 SEL18-200PZ,這顆 E 接環的變焦鏡採用了搖臂式的電動變焦桿,提供柔順且可輕易控制變焦速度緩急的變焦功能,透過搭配機身上的 OSS 防手震技術,相信更能保持拍攝的穩定程度。本機的另一項特色是可以拍攝 1,600 萬畫素的靜態影像(可支援 RAW 格式),並擁有實體快門簾的規格,機身上也有獨立的快門鍵與熱靴座。

主力的錄影機能方面,可提供 AVCHD 2.0 格式與每秒 60 格的 1080p 錄影規格 -- 流量可設定為 28 或 17 Mbps。儲存媒體則可使用 SD/SDHC/SDXC 卡、Sony Memory Stick 或專用的固態 SSD 硬碟,機頂上也設有指向式麥克風。內建肩架的這部專業取向 NXCAM,其售價為 US$4,500,約 HK$35,000 / NT$135,000(仍有可能更動),相信對專業攝影師來說這價位應該非常具吸引力,而且想必類似 NEX-5N 錄影的異音問題應該也不會再發生了吧。跳轉後可以觀看官方宣傳影片,點擊引用來源可以在官方新聞稿中查看更詳細的規格。


-------------------------------------------------------------- 阿樂推薦分享--原文:---------------------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按這裡,我們將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

認同本文請按一下讚啦...(按讚時可留言)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史上最強多功能單腳架! SONY VCT-MP1 簡單評測!


史上最強多功能單腳架! SONY VCT-MP1 簡單評測


這很厲害的玩意兒名叫「VCT-MP1」,雖隸屬於Handycam旗下,但也同樣適用於alpha DSLR。
它是索尼結合了市售眾多單腳架的功能、以及使用者們的經驗和心得之後而打造的「神兵利器」。
VCT-MP1不但具備了一般單腳架的功能,也擁有如同變形金剛一般的特殊能力。能夠讓操作者依據不同的環境,任意變化它的型態來滿足各種拍攝時所需的條件和效果。


在設計的概念上,它成功結合了自家VCT-SP1BP優點,只要搭配隨附的收納袋,它可以搖身一變成為輕便型的穩定器:



若再研究單腳架的用法,它也至少有下列兩種型態的變化:


好啦!我知道上面這幾張照片,大家可能早就看爛啦!!
所以在經過前述大致的介紹之後,接下來就讓我們實際一窺它的功能與特性吧!




這是VCT-MP1站立時的最低高度(約53CM),若把底下的三支腳併攏一些,高度可以再增加約10公分左右。
除了橡膠腳墊之外,VCT-MP1是全鋁合金材質,重量約935克。






雲台採用快拆式底板,配有安全卡榫,只要確定卡緊,就不必太擔心有意外落下的可能。






完全收合起來的長度與外觀。







VCT-MP1採旋轉的方式調整長度和高度。
看到那個橡膠墊了嗎?那可是另有用途的喔!
請懷著耐心繼續看下去吧......






不只上面的柱腳可以調整高度,連底下的三支小腳也可以再延伸約10公分左右的長度。






開始進行大部分解.....






老實說,這顆萬向雲台有點小,1/4"英吋的螺絲,而且還是MIC.......
用在Handycam攝影機上還OK,若是alpha加裝個變焦鏡,就很有可能會垂頭了!
但還好它是可拆式設計,所以若真有荷重的考量,頂多就換掉雲台囉~






雷射蝕刻的品牌名稱,整體質感真的很好!






單腳架的部份有四段高度可以延伸,若不含底下的小三腳,則全長高度約150公分左右。






咦?這底下的鎖孔是幹嘛的呢?
喔~還記得我們前面有提到某個「別有用途的橡膠腳墊」嗎?
對啦!就是現在畫面上的那個!
這鎖孔就是預留給橡膠腳墊用,以避免直接接觸地面產生刮損。






這就是鎖上腳墊的樣貌。






底下的三支腳可以有三段式角度變化,靠這個卡榫開關來調整。






底下的三支腳可以和雲台結合,變成一個獨立的迷你三腳架,酷吧!!!!






這是第二段的角度變化,比前面那張略低一些。






這是迷你三腳架的最低角度。
如何?!夠貼地了吧?!!?






把迷你三腳架長度延伸之後,還可以有這麼高喔!!




名稱:VCT-MP1 多功能單腳架
(腳架 + 迷你三腳架): 最大高度約 153.49cm / 折疊長度約 58.49cm / 最小高度約 51.48cm / 重量約 920g
腳架: 最大高度約 147.49cm / 折疊長度約 45.99cm / 重量約 570g
迷你三腳架: 最大高度約 27cm / 折疊長度約 21.51cm / 最小高度約 14.98cm / 重量約 500g
材質: 鋁合金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淺談專業數位錄影機的未來

發表者chiu-sir

淺談專業數位錄影機的未來


自從60年代開始有了視頻錄影機以來,「磁帶」紀錄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隨著拍攝製作上的需要,從2吋、1吋的盤帶到3/4吋卡匣式的問世,錄影機及磁帶的體積越來越小型化,在考量新聞採訪上的需要1/2吋 Beta卡匣式的推出,將攝影機及錄影機整合為一體,讓整個電視製作更躍進了一大步。1995年日本推出了第一台將影像數位化紀錄的攝錄影機,也就是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DV」攝錄影機,它是使用比錄音帶還小的磁帶做為紀錄儲存媒體,數位化後最明顯的就是提升了畫質及小型化。



錄影機一直是扮演著節目收錄及播出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在錄影機的發展上更是眾多視頻器材廠家作為指標性的產品,這項產品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電視節目的品質,傳統磁帶錄影機採用機械式的運作方式,利用磁頭與磁帶的接觸存取資料,次數多了磁帶容易掉磁粉或是刮傷損壞,而且機械式比較耗電且故障機率高。在進入21世紀後,影像紀錄格式也有了一些重大的變革,這當然與影像數位化的演變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影像紀錄的格式採用檔案小畫質佳的影像壓縮編碼格式(Mpeg 2、Mpeg 4、H.264)。數位化紀錄儲存媒體的多樣化,對於攝錄影機也產生了重大的變化,使用了將近40幾年的磁帶即將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目前數位紀錄儲存媒體主流的硬碟、記憶卡..等。



由於影像數位化之後與電腦的關係更加密切,因此,如何與電腦友善的結合是業者優先考慮的方向,上述的這些「紀錄儲存媒體」及「影像紀錄格式」就是這般思維下的產物。將影像檔案化之後,在電腦作業的環境下就可以進出自如。所以在這幾年來「數位錄影機」的發展已成趨勢,專業錄影機已不再是幾家大廠獨占市場,更多的廠家有能力投入這塊領域。



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推出的家用型攝錄影機,幾乎已經捨棄磁帶全都採用硬碟或是記憶卡來紀錄,錄製採用AVCHD(H.264)的紀錄格式,由於壓縮大碼流更低(9~17Mbps)所以檔案資料量小,用一般4GB的高速SD卡就可以紀錄約一小時的高清影片,不過在畫質上只能滿足一般家用的需要。如果要應用在專業的用途上碼流必需要能達到35~50Mbps以上,如果採用AVCHD的編碼將會十分吃力,而且目前的高速SD卡也無法穩定甚至完整的紀錄35Mbps碼流以上的資料,所以目前攝影機大廠SONY則採用新上市的SxS卡來紀錄35Mbps碼流MPEG 2編碼的.MXF,而Panasonic更早提出用P2卡來紀錄50~100Mbps碼流的DVCPRO HD,不過這兩種格式的記憶卡價格都偏高。另外還有副廠採用價格低廉比SD卡紀錄速度快上10倍的CF卡來作為數位錄影機的紀錄媒體。



目前看到專業領域中雖然大部份攝影機還是採用磁帶來紀錄,主要由於其長久下來的流通性及耗材成本,不過在講求製作效率的現在,無帶化將是未來的趨勢,尤其對於電視台新聞製作方面,採用配置數位錄影的攝影機,除了重量輕增加機動性外,也能夠迅速的利用手提電腦做即時編輯,大大提升了新聞製作的效率。市面上已出現採用標準CF記憶卡作為紀錄媒體的「攜帶型數位錄影機」,CF卡具有價格低廉且汎用性、便攜性..等優點,將是未來攝影機搭配的最佳選擇之一。



數位錄影機所紀錄的檔案格式是否相容於現有大部份非線性剪輯軟體,是許多用戶所關切的問題,目前看到市面上所推出的幾款數位錄影機都具有HD/SD雙規格的紀錄,檔案格式(DV、M2T、MOV)也都能相容於大部份非線性剪輯軟體的作業環境,只要透過USB介面就可以在電腦上輕鬆拖拉檔案做剪輯。「數位錄影機」不僅價格低而且更環保,它不但是在專業領域上的應用,在家用攝錄影機也早已全面採用硬碟及記憶卡來紀錄,「製、編、播」無帶化的環境是大勢所趨,「數位錄影機」在這個環節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chiu-sir 附加了這個圖片:

發表者
發表者發表者




原文:http://www.dvworld.com.tw/forum/dvforum/showthread.php?threadid=77397

Panasonic M4/3事務型AG-AF100-2010.12上市

Panasonic M4/3事務型AG-AF100上市細節確定









Panasonic於四月中首次發表可換鏡頭事務型DV AG-AF100,支援使用M4/3鏡頭群,延展其影像魅力,如同SONY 可交換鏡頭式攝影機NEX-VG10一般,將創造出淺景深、低雜訊等等品質有別於過去專業級DV。



AG-AF100為此系列的代表開發型號,日本如今已確認12月AG-AF105將上市(美洲區型號為AG-AF100;歐洲區型號為AG-AF101),且售價為日幣837,900元(單機身)。看來在售價上朝向高價位邁進,訂定使用族群也非NEX-VG10為一般用戶,而是企業或專業使用者族群為大宗,界定了 M4/3 領域專業錄影的新標準 。



AG-AF100搭載4/3"影像感測器,可拍攝4:3、16:9等等不同比例的影像,搭配風格模式的拍攝,便可自由創造個人風格。



支援 XLR 端子收音、 HD - SDI 輸出,AG-AF100 具備高畫質 FullHD 錄影能力,採用 AVCHD/H.264 編碼,在 1080 時支援 1080/60i, 50i, 30p, 25p 以及 24p 原生格式,在 720 時,支援 720/60p, 50p, 30p, 25p 以及 24p 原生格式,最大的資料流為 24Mbps。



擁有3.54" 921,000像素 LCD螢幕及0.45" 1226,000像素 EVF, 在記憶卡方面,AG-AF10 採用雙插卡設計,同時可以支援SDHC 和 SDXC(最大容量可以到2TB)。 大小約163.4×195×209.4mm;重量約1.2kg。









原文: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type=7&id=9225
樂愛生活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