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輕鬆打造蘋果光


什麼叫做蘋果光?

From WisdomMasterWiki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我所知 是從潘迎紫那時代開始的的 潘迎紫那時獨特的腮紅化法
而潘迎紫那時非常紅 潘迎紫甚致會要求燈光師要怎打光 讓潘迎紫的臉部有如蘋果般的亮紅 粉嫩
 所以就有幕後人員戲稱 為這燈光取名蘋果光 蘋果光其實是一種柔光 主要能把臉不修飾粉嫩 光澤 無瑕疵 就算連有坑坑洞洞 多打個幾盞蘋果光 也能蓋過去
現以我所知的是像 主播沈春華也是非常注重蘋果光的打法
(有看過他指導燈光師怎打)

「蘋果光」本來是攝影棚內專業燈光師運用的打光技術,用補光、調光、散射、衍射技巧,
勾勒出清晰柔美的五官輪廓,修飾遮蔽皮膚瑕疵,展現纖細完美的膚質和氣色。演員在銀幕上個個肌膚亮麗、熠熠生輝,其中「蘋果光」的作用功不可沒。
過去「蘋果光」技術只應用於攝影棚,效果也僅表現在相片等作品裡。
但是現在有很多化妝品都強調他們的產品可以讓人畫了妝之後有「蘋果光」的效果,粉粉嫩嫩的沒有瑕疵哩!
由於早期的社會,蘋果十分昂貴,一位知名的影星龍君兒為了鼓勵燈光師打出漂亮的光,便買蘋果送給燈光師,蘋果光的名字便由此而來。???

所謂的蘋果光其實是柔光紙再加上反光板,如此就能達到光線柔和的感覺,遮掩臉上的小瑕疵,讓電視裡的人皮膚更好,看起來更光鮮亮麗。

反光板的製作也相當簡單,只要在保麗龍板加上一塊錫箔紙就可以了。

轉自 http://blog.xuite.net/qaz932259547/blog/41598656

*******************


[討論]蘋果肌跟打蘋果光有什麼不同



一直分不清這兩種有什麼差別

我的皮膚還想要再白一點 需要打什麼??


 蘋果肌跟蘋果光二者不同喔。

蘋果肌是形容形狀,而蘋果光是形容膚質喔。蘋果肌又稱笑肌,其位置就在眼袋的下方,即臉部顴骨最平整處。此處於年輕時因充滿著皮膚與脂肪組織,微笑或做表情時更因臉部肌肉的擠壓會稍稍的隆起,看起來就像紅蘋果般的圓潤。
而蘋果光原先應用於攝影棚內專業燈光師運用的打光技術,勾勒出清晰柔美的五官輪廓,修飾遮蔽皮膚瑕疵,現被應用於美容技術上,不需再靠其他加工技術即可擁有的美麗膚況。

*******************
輕鬆打造蘋果光
  類別:  數位攝影
  書號:  ACV023600
  作者:  Scott Kelby

你可能聽過所謂的「蘋果光」或「鱷魚光」。這是很常見的人像打光方式, 通常是用來拍美女。可以用一盞燈加一張反光板,也可以用兩盞燈。我們要用閃光燈,兩種方法都試試看。
1.
為了改變曝光值、達到我要的效果, 我要調整閃光燈的功率, 相機的光圈快門則不變動。


2.
主體就位, 燈在前方頭頂上, 試拍幾張。我用的是f/11 光圈1/125 快門

3.試拍結果有點暗, 所以我們要加強閃光燈功率, 然後再試拍比較。
4.
下一張就亮了些, 但你會發現只用一盞燈放在頭頂上的問題:眼睛與下巴底下有陰影, 且眼睛看起來很暗。所以我們要再加強閃光燈功率, 繼續試拍。

5.
我們要加上白色的反光板, 放在主體下巴處, 剛好在相機拍不到的地方。這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 消除了下巴與眼睛底下的陰影。利用銀色反光板, 光線會變得更為強烈。


6.
如果你有第二支閃光燈, 你可以進一步改良此布置。此時你會發現所謂「鱷魚光」的名稱由來, 因為你要在兩盞燈之間拍攝: 一盞在主體臉部上方, 另一盞在主體臉部下方。照片看起來會截然不同, 主體臉部變得很亮、很平順。此外, 用了兩盞燈, 你更能夠控制各種效果, 因為你可以調整兩盞燈的功率。使用反光板就辦不到這一點了。


***************************
 

拖了好幾天的教學,今天快快挪個時間po上來,若你也想學習如何調出如蘋果光美人般的好氣色,就別錯過此次教學喔....

..................................................................................  
1我們先在 Photoshop 中開啟想要製做的範例圖片,
此時【圖層】
面板中只有一個【背景】圖層。 


 2、 然後請到圖層浮動視窗,拉曳【背景】圖層到建立新圖層鈕上,再
複製一個【背景】圖層並命名為【圖層1】。
   3、接下來請再點選【圖層1】圖層,執行【影像/調整/符合顏色】命令
    待符合顏色交談窗開啟後,將影像選項裡的中和框勾選起來

  ( 其他的預設值保持不變 )。

 


 

 4緊接著我們仍再點選【圖層1】圖層,並執行
影像/套用影像】命令。
待套用影像交談窗開啟後,再將套用影像選項裡的混合模式
設定為濾色,( 其他的預設值保持不變。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Canon 1DX & Nikon D4 旗艦極速單眼錄影解析


Canon 1DX & Nikon D4 旗艦極速單眼錄影解析

 



2011年終,Canon發布了新一代的全片幅機種,將過去1D系列的APS-H改造成全片幅的1DX,延續過去的性能,放大感光元件,提升錄影能力。而201216Nikon就緊接著發表了旗艦單眼D4,當然也是維持了過去的連拍能力跟
防滴防塵,在對焦速度上更是比過去D3X提升許多,但是在HDSLR(高畫質錄影單眼)的戰國時代,令人驚訝的是他在錄影部分終於有進步了。

Canon全片幅機種在Canon 5D markII上面已經做到兩千萬畫數以上,雖然對焦速度慢,但是在那個年代(其實也才2008年的事),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因為只有無法抗拒的價格,跟無法取代的規格,當時5DII同時擁有了這兩樣優勢,這台機器的確也擄獲了鮮師的心,正式進駐到我家的防潮箱。但是在2012年為何Canon 1DXNikon D4 這兩台旗艦機種,畫數並沒有大家想像的2400萬或是3200萬畫數CMOS加持,卻依舊維持在1800(1DX)1600萬畫數(D4),這點的確是讓許多有像素迷思的人失望了。

但是除了畫數之外,各位的眼睛如果還有心情,那應該看看這兩台機器在其他地方有什麼進步,當然拍照的部分我就不多說了,鮮師當然是要從單眼錄影說起。這是我上個月寫的一篇短文:

Canon 1D X 新旗艦機皇錄影解析


Canon 自從5D MarkII FULL HD錄影機種上市之後,除了一款500D用閹割的20fps與無法控制ISO來當入門機錄影賣點之外,目前線上所有的機種均擁有錄影時手動調整的功能,但也因此讓Canon用戶覺得,為何要買很貴的機身來錄影?反正都是FULL HD 1080 30P,尤其是這台要價將近20萬台幣的Canon 1D X是強在哪邊?

 首先要從這次錄影的主要提升功能來看:

1. Digic5處理器擁有比上一代快17倍的處理速度,這意味著處理高流量的編碼影像時,能更順暢。
2.長時間錄影解放:過去記憶卡格式化採用FAT32的格式,所以在單檔4G的限制下,讓影片有中斷的情況,現在透過影片壓縮,讓單段可以錄製30分鐘之外,後面的檔案也可以不間斷地持續錄下去,過去嫌單段時間限制而不用單眼錄影的朋友,這下可以放心了。
3.兩種流量的影片壓縮選擇:高流量的ALL-I,或高壓縮的IPB。其中ALL-I的檔案大小約是IPB的三倍大。有些網站將ALL-I寫成易於剪輯的格式,其實鮮師個人認為會誤導民眾,因為高流量的編碼影片是保留較多的細節沒錯,就像相片的RAW檔,後製的空間比較大,但是編輯起來會比較吃力,通常沒有四核心以上的電腦很難處理的,因為光是鮮師剪輯5DII的檔案,花了六、七萬組的四核心電腦主機都嫌太慢了。因此一般人用IPB其實已經足夠,何況你記憶卡應該也會不夠用吧。註1
4.音量即時監控,這是過去業務級攝影機才有的選項,因為錄影跟拍照的差異處,就是聲音的呈現。當基本收音功能提升時,畫面的感覺也會更加分。可惜這次還是沒有加入監聽耳機孔的配置。
5.時間碼的置入,在商業錄影跟戲劇拍攝時,多機同步以及讓場記記下時間碼,都是對拍片的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便於後期剪接同步,還有檔案管理,這是專業人士的一大福音,而一般人也可利用時間碼來分類拍攝內容。就如同過去不同捲DV帶一般。
6.比起5DII少一點的畫數,其實是讓單位感光面積變大,這對錄影畫質提升來說是好事,塞太多畫數在CMOS,對錄影並沒有幫助。因為最後呈現也只有1920X1080,而且不像拍照還可以縮圖銳化,錄影可是1:1的呈現,放到大螢幕就見分曉。如果這片全幅CMOS只做1920X1080的實際畫數,那錄影的影像純淨度與吃光,不就非常可怕了嗎?

小結:目前在規格上來說,1D X是把錄影功能做了專業化的提升,而且是有別於一般單眼錄影的家用規格,可見Canon對專業錄影用戶的重視,當然目前沒有XLR接頭的聲音輸入,跟耳機監聽等功能是小缺點,但是它畢竟還是相機,聲音部分就等以後慢慢升級吧!

:IPB格式下16GB記憶卡可以記錄18分鐘影像,ALL-I格式下16GB只能紀錄6分鐘影像。

--------------------------------我是鮮師的分隔線---------------------------

Canon 單眼錄影能力很強,這是三年來在銷售數據成長的一大主因,而NikonD5100D7000上面終於有FULL HD的錄影能力,接下來又加入了Nikon 1 CX規格的新機器,但是在某些錄影控制選項上,還是不夠完美。不過令人比較驚豔的是,Nikon V1 J1 這兩台片幅比較小的機器,錄影畫質甚至比某些Canon單眼還好,比較像一般國家地理頻道HD的感覺(各位請注意,畫質跟景深無關)。而接下來要講的是Nikon D4

Nikon D4 旗艦單眼錄影

 

l   Nikon D4在錄影規格上,採用目前主流的H.264壓縮格式
l   支援1920X1080 30P 1280X720 60P
l   單段錄影時間最高2959
l   錄影時可以完全手動控制光圈、快門、ISO
l   支援HDMI無壓縮輸出(AJAKi PRO Convergent Design nanoFlash都能擷取高畫質影像)
l   支援三種錄影片幅裁切模式 FX  1   DX 1.5  CX 2.7倍,都是1920X1080的規格。
l   支援雙插槽雙記憶卡UDMA 7 CF XQD
l   內建曠時錄影time-lapse 功能
l   錄影收音時有音量顯示
l   支援錄影時的耳機監聽

老實講,D4除了價錢我無法接受以外(聽說是台幣18萬9千),在錄影的功能上的確是令鮮師相當驚艷,因為片幅裁切功能可以讓一顆鏡頭有三種焦段的應用,雖然景深不會改變,但是因為錄影不像拍照可以後製裁切縮圖,所以在機身上面可以裁切錄影,是方常方便的事情,想拍鳥類飛羽時,只要切換到CX的模式,鏡頭馬上變大砲,一顆24-70mm F2.8的鏡頭,可以變換成36-105mm以及65-189mm的錄影視角,重點這些畫面都是維持在F2.8的大光圈下錄製。光是這點,就是許多拍片者的福音。600mm F4的鏡頭非常貴,但是便宜一點的AF-S VR 200mm f/2G IF-EDCX模式下可以變身成540mm F2 來錄影,各位知道在錄影時,光圈F4F2可是天壤之別的亮度阿。

另外無壓縮的HDMI輸出是提供給專業人士的功能,因為需要無壓縮的畫面來達到更高的後製寬容度,雖然有時候檔案大到嚇死人,但是專業人士總會有更強的電腦,跟更大更快的記憶卡來吃它。這部分懂的人就知道它的好,不懂的解釋再多也沒用。所以我也就不繼續解釋了XD

其他像收音時的音量顯示跟監聽功能,都是錄影者很需要的部分。

結語:如果有人要送我一台,請直接跟我聯繫... XD

Power by 鮮師影像紀錄與HDV攝錄影器材部落格  鮮師

文章版權為鮮師影像所有,轉貼請註明出處作者,勿片段擷取。

產品相片版權為Canon & Nikon 公司所有


原文:http://tw.myblog.yahoo.com/jw!Dm15eyiGHQNAr5XX8tPZ/article?mid=4306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Canon DSLR】Canon EOS-1D X 旗艦單眼上市-5D3也快了?

Canon EOS 1D X
Canon在10/18正式發表EOS-1D系的新旗艦機種EOS-1D X,預定2012年3月上市,這是新的EOS-1D系統的全片幅機器,全片福、速度與性能兼具,採用1,810萬像素CMOS感測器,雙DIGIC 5+影像處理器,高速拍攝能力達到每秒12張的連拍速度( 拍JPEG每秒可以達到 14 張 ),一般拍攝感光度ISO在ISO100~51,200間,最高可到204,800。而原本的全片幅機身-Canon EOS-1Ds III以及APS-H片幅的Canon EOS-1D IV,也因為EOS-1D X的上市而要停產啦!
EOS-1D X 是高速的全片幅機器,鎂合金製機身,防塵、防滴的耐候機身設計,以及耐用 40 萬次的快門,可以在嚴苛的環境中進行作業,適用於新聞、運動、生態攝影等專業領域,EOS-1D X 搭載61 點對焦模組,F2.8對應之雙十字對焦點有5個,F4.0對應之十字對焦點有20個,F5.6對應之十字對焦點有21個。並有全新 EOS iTR AF 智慧型對焦系統,以提昇對焦的成功率及效能。同時,在錄影方面, EOS-1D X 由於有兩個DIGIC 5+影像處理器,無論是效能或是品質也有大幅的提昇。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高清播放器取代DVD已成定勢



  • 【下載電影前必看】畫質版本差異 與 電影檔案格式 /DVDRip、BDRip

  • 藍光BD /HD DVD 的前景如何??


  • 前言:我覺得hd-dvd不普及的原因除了價格外,還有就是現在光碟的使用量少了,許多資料的傳輸已經是透過網路或是隨身碟,對於一般的使用者而言,不太在需要稍光碟來傳遞或儲存資料了。


  • 覺得目前藍光光碟有點在走以前音樂cd的模式
    隨著網路頻寬的加大,
    mp3取代了實體的cd
    mkv也有可能在未來取代藍光cd

    已經不太可能走向dvd的時代
    硬碟快速地降價,連隨身碟也越來越便宜

    現在應該不太可能在等又慢又不一定燒的成功的光碟,包括燒碌藍光光碟
    唯一的用途就只剩下相片光碟保存,以及是最便宜的備份硬體

    usb3以及sata6g的快速傳輸,比起燒dvd或者是藍光光碟所浪費的時間
    個人是傾向用硬碟做備份,
    硬碟播放機比起藍光光碟播放機
    個人也是傾向用硬碟播放機做播放
    唱片行現今倒了滿多家的,未來影碟租售業也是汲汲可危

    我討論的是一個未來的驅式
    跟盜不盜板並沒有關連
    君不見現在還有人在賣音樂的cd嗎?
    那能說現在用mp3隨身廳的都是盜板的嗎?
    如果用mp3隨身廳是盜板的話,那政府應該去禁止這項産品的發行
    每個mp3隨身廳可是都有合格的商檢字號呦.

    而且現在講求的是雲端科技
    不一定要有實體的光碟才能有mkv

    蘋果早就看到這一步了,不然
    你能說蘋果取消光碟機是錯誤的嗎?
    mac book air,mini都沒有光碟機又
    靠的是什麼,就是雲端服務

    聽說window8以後也會內建線上商店
    那實體光碟的存在必要性,真的值得去考慮
     
    ----------------------

    對岸文章 

    高清播放器取代DVD已成定勢

    在高清播放機出現以前,人們都把藍光碟機和HTPC看做是DVD的替代者。不過由於藍光碟機的價格高昂、片源稀少,而HTPC同樣是價格昂貴,操作複雜使得兩者並沒有得到廣泛普及。高清播放機的誕生,憑藉全解碼、高性價比,網上無限下載片源等多個優勢,在市場上得到迅速普及,取代DVD也成為定勢。



    圖片說明:高清播放器的出現讓消費者對高清的追求迅速增加



    高清播放機充分滿足消費者對高清需求

    大屏幕液晶電視價格不斷走低,並開始走進大眾生活之中。有的液晶電視是720P普通的高清,更多的則是1080P的全高清。不過很多消費者把大屏液晶電視抱回家之後,發現接入有線信號或者用DVD播放的時候,畫面依然很模糊,不少消費者更是大呼上當。其實不然,畫面模糊的原因是因為沒有高清的信號源,買回來的昂貴液晶電視放著模糊的畫面,而且越大越模糊。

    雖然在高清視頻源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選擇數字高清電視頻道(但目前僅央視高清電視和上海文廣兩個高清頻道)或者國外數字高清衛星電視,通過這種方式來收看高清節目,價格不菲,節目也非常的單一。隨著大容量帶寬的推出,制約高清播放機發展重要瓶頸“下載速度慢”已經被打破,現階段最方便獲取的高清片源還是在網絡上,播放這些高清片源是當今最廉價和最實際的解決方案。

    儘管通過網絡下載高清電影“體積大”,下載也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但比較起昂貴的“藍光”來說仍然節約了不少成本。但也隨之產生了一個問題——如何播放,沒有了光盤作為媒介,而普通的播放器及DVD又認不出高清格式,於是“高清播放機”這類產品就應運而生了。

    以世界知名品牌RCA為代表的高清播放機的出現滿足了市場的需求,RCA高清播放機具有超強解碼、全兼容、片源廣的特點,彌補了DVD不能播放高清節目的不足,也擺脫了藍光碟機的高價位片源少及HTPC的複雜操作。 高清播放機可以解碼網絡下載的高清格式視頻並輸出到高清電視上進行播放,滿足了廣大用戶對高清的追求,這樣不用花費幾千元的藍光播放機及光碟也可以輕鬆享受到高清電影的視覺震撼了。未來,高清電視和高清節目的普及將成為一種趨勢,高清播放器機作為欣賞高清電視的最完美解決方案,也頗有前景。



    揭穿DVD也高清的謊言

    目前傳統的DVD消費理念已經滲透到廣大家庭用戶,而隨著高清播放機的出現,DVD廠家並不甘心被其取代。傳統DVD廠家在這時相繼推出了各種“高清”概念式DVD播放機,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高清DVD根本不能達到真正的高清效果,畢竟片源都不是高清的,再怎麼倍線都出不了高清效果,還只是停留在480P時代。

    高清DVD只是商家藉助高清普及,一個蓄意炒作的名詞而已,用來欺騙那些對高清不了解的消費者。只要高清播放機真正的優勢得到了廣泛的宣傳推廣,那麼戰勝目前的DVD影碟機還是有望可及的,而且是必然的。



    四大特點讓讓高清播放機取代DVD

    前面已經簡單介紹過高清播放機的功用和特點,高清播放機憑藉四大特點取代DVD已成定勢。

    超強解碼,全格式。拿世界知名品牌RCA品牌推出的幾款高清播放機來說,都具有全高清及超強的解碼能力。在音頻與視頻領域,各種音頻視頻的編碼格式以及文件格式的非常凌亂,傳統的DVD,甚至是藍光碟機都不能通吃這些影音格式,但是高清播放機憑藉強勁的解碼芯片卻可以做得到。比如,RCA L100全面支持H.264,VC-1/WMV,MPEG 1/2/4,HD Divx/Xvid,FLV (flash動畫),RM/RMVB視頻格式, mkv/.mov/.mp4/.avi/.mpg/.vob/.wmv/.dat/.ts/tp/.flv/.rm/.rmvb各種視頻文件,彌補了國內絕大多數高端高清播放機不能解碼Real高清格式的遺憾。音頻方面,支持MP3、WMA、WAV、OGG、AAC、 FLAC等音頻格式文件,支持高清電影的音頻解碼DTS、DTS-HD、DOLBY、DOLBY HD全解碼音頻芯片。支持DTS/DTS HD解碼,讓我們盡享家庭影院的震撼音效。

    一專多能。在功能方面,高清播放機大多數也是一專多能,這也是傳統DVD不能比擬的。RCA高清播放機L100就不僅是一台播放機,還是一台強大的數碼移動終端。它具有多功能讀卡器,具有高清照片的欣賞、強大的文件管理和娛樂電子書等實用功能,個人文件珍藏功能更是可以把你喜歡的文件永久保存。而傳統的DVD則只具有單一的解碼播放效果,根本不能與強大的高清播放機相比擬。

    免費的片源,無限擴展內容。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及帶寬的不斷提高,讓下載高清影片這個原本需要長時間等待的工作變得更加簡便。更重要的是,在高清論壇裡,你還可以享受免費的午餐,並且與時俱進。這可是傳統的DVD不能比擬的。高清播放機更是可以通過相關的藉口,連接U盤、移動硬盤,無限擴展你的高清節目源。

    時尚外觀、便攜、節能環保防輻射。最開始的DVD,個頭都比較大,擺放及攜帶都非常的不方便。而目前的高清播放機卻做到了可以放到口袋中隨身攜帶,外觀也具有很多流行的時尚元素,雖然市場上只有RCA L100是這樣的MINI超便攜,而且還是一款即使在炎熱的夏季長時間工作也不會發熱的高清播放機。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廠家爭相效仿,不斷推出小巧便攜的高清播放機。

    另外,以RCA為首的高清播放機廠商還引領高清播放機進入了健康防輻射的新時代。我們都知道,電子設備在工作時,會產品不同程度的電磁波,我們短時間處於輻射範圍之內是沒問題的,但如果長時間暴露於電磁波的輻射範圍內,就對人體產生傷害。RCA L100採用進口鋁材,獨有的外觀材質既堅固可有效防止電磁輻射。加之RCA優秀的電磁屏蔽技術使得L100成為市場上第一款健康型高清播放機。



    總的來說,高清播放機具有DVD不可比擬的優勢,價格也正在不斷走低,600多元的高清播放機也已經出現。隨著大屏液晶電視不斷的走入尋常百姓家以及網絡帶寬的不斷提升,相信過不了多久,傳統的DVD就會被高清播放機擠出市場。


  • 藍光BD /HD DVD 的前景如何??


  • ***********************


    網路成為 BD 時代新媒體

    藍光世代的來臨,以及數位電視的普及,讓數位媒體逐漸 "高清" (高解析度) 化。或許您沒注意到,您家裡的客廳的電視機早就換成支援 Full HD 1080p 的 LCD/LED電視了。不過,藍光(BD)播放機並沒有因此隨著數位電視而熱賣:過高的播放機/藍光片價格、過少的數位內容、頻頻修改的標準都是讓消費者裹足不前的最大因素。大部分影碟出租店 90% 的架子上都還是 DVD 影片,消費者想找片新出爐的藍光片並不容易,更不用提去年大紅大紫的 3D影片在大部分的通路都還是鳳毛麟角。不過,還好有 "網路" 這個新工具,讓 "鄉民" 不用付出任何代價並可下載輕易取得眾多的數位內容(當然大部分是不合法的內容),相對的也帶動了硬碟產業的成長。大部分用戶購買那些 1TB/2TB/3TB 硬碟的緣故,通常是下載的內容太多了,不敷儲存使用才想擴充的!
     

    客廳數位化!
    大部分的網友可能都習慣使用書桌上的電腦螢幕來觀賞多媒體影片或照片。不過,對一般家庭來說,客廳才是生活的重心,舒服的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漫無目的的選台才是真正的放鬆生活!以前在 DVD租片盛行的時代,能夠在客廳家庭劇院中觀賞 5.1聲道的臨場效果的影片可說是一大享受!況且,現今的數位電視機幾乎都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輸入端子,從古早的 AV端子、過渡的色差端子,到最新的 HDMI,甚至 USB 直接插卡/隨身碟、網路直接連線、D-Sub 連接電腦都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功能了。過去幾年的 HDPC,就是使用一部支援高解析度播放能力的小型電腦,加上無線鍵盤、滑鼠,放在客廳中專門用來播放影片或上網使用,將生活重心由書房移到客廳中!
    取代 DVD/BD 播放機的多媒體播放器
    HDPC 是個完善的解決方案,不過,在客廳中使用滑鼠或鍵盤還是太麻煩了(茶几上要找地方放鍵盤就很傷腦筋!),而且並不符合 "舒適/放鬆" 的精神,因此,僅需遙控器操作的多媒體播放器便是最新的解決方案。要採購這種播放器最好必須滿足幾個需求:
    • 完整的輸出能力: AV-out、HDMI 當然是不可或缺的端子,但是,有些三五年前較早期的數位電視並不支援 HDMI,只提供色差端子,因此,最好也將這項標準列入。另外,音響部分也是很重要能力,光纖輸出甚至是5.1聲道解碼能力也是必須列入考慮的。
    • 1080P 解碼/輸出: 1080P (1920x1080 30fps/60fps) 的解碼能力是當今多媒體播放器必備的基本能力,這當然是為了觀賞藍光影片或家用DV所拍攝的 H.264 MPEG4 影片不可或缺的需求。

    • 豐富的檔案支援能力: 網路上流傳的影片多半是 rmvb, avi(DivX/XviD), wmv, mp4, mkv 之類的,甚至還有整個 DVD/BD 打包的 ISO 檔案(好處是支援選單操作),因此多媒體播放器必須能流暢的播放這些影片,甚至是高品質的播放能力!另外,在音樂播放能力方面,除了 MP3/WMV之外,近來流行的無損壓縮 FLAC 或 APE 檔案也漸成主流,因此這些也是基本的規格要求!
    • 網路連線能力: 拜一般家庭使用的頻寬逐漸加大之賜,不需下載直接觀賞線上觀賞影片內容也是新的趨勢了,因此,新世代多媒體播放器當然也必須能提供網路連線需求,甚至必須內建這些直播網站(例如 Youtube)的瀏覽能力。當然,要使用遙控器來操控上網還是相當麻煩,我們也不能苛求多媒體播放器能具備有 IE/Firefox 的網頁瀏覽能力。另外,有些播放器甚至還提供了 BT 下載能力,不過使用這種功能必須注意可能拖垮頻寬,當然還有法律風險!
    • 大品牌的品質保證: 不可諱言,目前的家用多媒體播放器市場大半充斥大陸品牌或貼牌商品,我們雖然不然主觀的否定這些商品品質問題,但採購時最好還是必須注意品牌的問題,品質保證或售後服務也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大家當然不希望買來的商品只能耐用一兩年、甚至到時候變成市場孤兒而維修無門!
    Seagate 的數位家庭解決方案


    GoFlex認證儲存系統

    Seagate 在去年下半年推出了嶄新 GoFlex外接硬碟,儼然已經成為外接硬碟新的標準。Seagate 後來也力推GoFlex認證儲存系統(Certified GoFlex Storage System)概念(參考: [希捷推 GoFlex認證儲存系統計畫]),將 GoFlex 當成一種開放標準,企圖讓媒體播放器、機上盒、電腦、數位電視等各種產品都能提供 GoFlex 插槽,支援相容於這種系統的外接式硬碟機。GoFlex 硬碟的好處我們先前已經介紹過多次,可輕易的更換不同連線接頭,不管是 USB 3.0, USB 2.0, eSATA, Firewire 800 等等各種 Windows/Mac 系統都可連接使用,也滿足了高速傳輸需求。


    GoFlex TV
    Seagate 在去年也推出了 GoFlex TV HD media player 高畫質媒體播放器,以及 GoFlex Net media sharing device 媒體共享裝置,讓 GoFlex 外接硬碟大大的擴展了使用的層面,而不只只是一部儲存用途的硬碟而已。GoFlex TV 提供了硬碟插座,可快速連結硬碟,或者也可利用 USB連接埠連接其他儲存裝置、數位相機或Flip攝影機。
    GoFlex Net
    另外 Seagate 也推出了 GoFlex Net媒體共享裝置,可將 GoFlex 和 GoFlex Pro行動硬碟、或其他 USB儲存裝置搖身一變成為媒體共享裝置,用戶可透過PC、iPad、iPod Touch、Android、iPhone、BlackBerry或其他任何連接網際網路的電腦,觀賞掛在 GoFlex Net 上的硬碟,即使是在住家外面也可連回。GoFlex Net還整合了社群媒體網站,也可用來發佈 RSS feeds。這樣一來,不再需要那種超貴的大容量(32GB/64GB) iPod Touch/iPad/iPhone 或 Android 智慧型手機,因為在 "雲端" 便有更大 TB 等級的影片、相片和音樂內容等著隨著存取了!


     GoFlex TV 實測


    Seagate GoFlex TV HD 多媒體播放器

    Seagate GoFlex TV HD 多媒體播放器是一款強大且具有擴充彈性的產品,最大的特色就是與自家的 GoFlex 外接硬碟(2.5吋)相容,因此可輕易的 Seagate 行動硬碟 插入使用。讀者或許會質疑,一般的多媒體播放器不都有提供 USB 插孔可支援外接隨身碟或硬碟產品嗎?但一般的 USB 插槽由於供電的問題,可能會與其他對電流需求較大的行動硬碟有相容性問題。GoFlex TV HD 透過專屬的 SATA 連接介面來直接存取外接硬碟,不僅不用擔心相容性/供電問題,同時存取效率也比一般透過 USB 介面存取方式快上許多。我們先來看看 GoFlex TV 的詳細規格:
    • 內建容量: 無 (可直接插 GoFlex 外接硬碟)
    • 連接輸入: USB*2, HDMI 1.3(video, audio), 色差端子, AV端子, Optical S/PDIF
    • 網路連接: Wi-Fi(選購), Ethernet
    • 支援影片: MKV, AVI, DivX Plus HD, RMVB, WMV9, VC-1, MPEG-4 (Xvid), FLV, MPEG-2 (VOB/ISO), Xvid HD, MPEG-1, AVCHD, TS/TP/M2T, M2TS, H.264, MOV Media Player Only
    • 支援字幕: SAMI (smi), SRT, SUB
    • 支援品質: PAL 576i/576p, NTSC 480i/480p, 720p, 1080p, 1080i
    • 支援音樂: WMA Pro, WMA, Dolby Digital, ADPCM, FLAC, AAC, ASF, DTS, LPCM, OGG, WAV, MP3 Playlist PLS, M3U
    • 支援圖片: JPEG (最大 20MP) , Motion-JPEG, BMP, TIFF, PNG, GIF
    • 支援格式: HFS+, NTFS, FAT32, FAT
    • 支援網路: Netflix, YouTube, Mediafly, vTuner, Picasa, Flickr, Video Feeds (RSS), Text Feeds (RSS), Weather Widget, Finance Widget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支援各種影片格式外,也支援 DVD ISO 檔案,當然也支援時下流行的 DivX/XviD, rmvb 等等。在解碼能力方面,則支援 1080p 的 AVCHD 格式,包括 H.264, M2TS/M2T/MOV 等等,也就是說,想用來欣賞藍光品質的電影是沒問題的!

    後方有 DC-in, AV端子, 色差端子, 光纖輸出, HDMI, Ethernet, USB:
    側邊還另外有一個 USB 插孔:
    但這些 USB port 只能讀取 flash 隨身碟,而無法存取對供電需求較大的一般 USB 行動硬碟。

    可看到 GoFlex 外接硬碟裸露的 SATA 介面,因此在這個播放器內部也會有相對應的 SATA 接頭:
    所有配件如下,除了變壓器、遙控器外,還有提供 AV、色差連接線,但並沒有提供 HDMI 線材:
    用戶也可另外選購 Seagate WiFi 網卡,讓這台播放器也能無線上網:




    操作介面
    接上電視後,Seagate GoFlex TV 就靠遙控器進行各項操作,遙控器上方除了紅色的電源開關鍵外,還有一個 Home 主畫面鍵可隨時回到選單首頁:
    主畫面有電影、圖片、音樂、網際網路、瀏覽等幾個項目:
    下方還有各種預設的網頁可立即瀏覽(請見下頁說明)。
    選電影,會出現目前行動硬碟/隨身碟上的可播放的影片:
    直接選入便可開始播放,rmvb 也 OK!
    也可利用遙控器進行各項操作,譬如放大、暫停、快轉、倒轉等:
    在影片/音樂播放期間,也可按下遙控器的 MENU 鍵呼叫出快速功能表(螢幕上方),這樣就不用退出影片便可設定:
    另外還有設定的畫面,可選擇文字國別(選單/字幕)、設定時間、網路等等項目,使用起來並不複雜:
    文字也支援 Unicode, 繁體中文等:
    除了有線網路外,也支援 WiFi,不過要另購 USB 網卡:
    也提供了 DivX 註冊碼:
    也可透過網路、USB 對軔體升級:




    結論


    多媒體播放器已經足以取代客廳中的 DVD或藍光播放機,成為新世代多功能的播放器與上網的機上盒了。Seagate 這款支援 1080p 的播放器,可說是操作簡單但功能強大的設備,而且用來上網也相當方便,甚至還可將家中其他電腦內的影片、圖片等直接播放在客廳的數位電視中,從此不再需要買光碟片燒錄轉檔,便可立即與親友分享快樂時光的回憶


    原文: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APS-C? EF/EF-S? Canon系統基礎概念一次搞懂!

    許多玩家剛接觸Canon系統時,普遍都會被一堆專有名詞搞得一頭霧水,以下我們就從感光元件片幅到鏡頭相關規格開始談起,希望透過詳盡的解說與圖示範例,讓各位用戶在進階操作時能有更清晰的基礎概念。

    何謂APS-C片幅?

    早期數位相機剛起步時,由於感光元件物料高昂,再加上製程良率低,所以即便當時已有全片幅(尺寸與傳統底片相同;36×24mm)研發能力,但是礙於成本較高,實在難以付諸量產。有鑑於此,Canon開始研發小片幅的感光元件(即是現在普遍所見的APS-C片幅)來降低成本,雖然其畫質及感光能力都不及全片幅來得好,但因符合經濟效益且製程良率較高,所以截自目前為止仍為市場主流產品。
    APS-C由於片幅較小,所以在拍攝時需乘以1.6×的焦距轉換率,才能達到和全片幅相同的拍攝視角,以50mm標準鏡頭為例,裝載至EOS 550D機身上(APS-C)的視角為30.5°,但30.5°在傳統135相機上卻為80mm焦段鏡頭的拍攝視角,彼此間有著1.6×的焦段落差,這也是為何50mm標準鏡裝在APS-C機身上會變成80mm中長焦段鏡頭的主要原因。

    ▲透過圖示說明,相信大家能快速分辨出「全片幅」與「APS-C片幅」間的視角差異。


    何謂EF及EF-S?

    Canon鏡頭群主要分為EF與EF-S兩種類型。EF是Canon電子化後最早發行的自動對焦鏡頭款式,不僅可適用於傳統相機,還能搭載各式片幅的DSLR使用,是Canon目前應用率與普及率最高的鏡頭類別。至於EF-S(其中S意味Small Image Circle)則是Canon針對APS-C小片幅DSLR所研發的特殊鏡頭,由於其成像圈(鏡頭成像大小)比一般鏡頭來得小,因此能達到縮小鏡頭體積的目的,但缺點是該系列鏡頭無法搭載至全幅機種(如EOS 5D MarkⅡ)使用,而這也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全片幅與APS-C片幅成像示意圖。

    ▲Canon在鏡頭及機身上皆採不同符號識別(EF鏡頭採紅點標示、EF-S鏡頭則採白點標示),且設有防呆裝置,所以使用者不易有裝錯情形發生。

    由於各家對同樣原件及結構的命名方式不同,大多數欲添購DSLR的用戶,在剛踏入單眼時總有同樣的疑慮與困惑,其實撥開纏繞在外圍的“自定專有名詞”,欲深入瞭解相機的構造則是件輕鬆簡單的事。在各位瞭解Canon系統的片幅及鏡頭規格後,是否對器材多了一份瞭解,也更懂得如何運用手邊的器材了嗎?

    原文:http://digiphoto.techbang.com.tw/posts/69-aps-c-ef-ef-s-canon-system-once-they-get-to-know-the-basic-concept
  • 關於DIGIPHOTO
  • 樂愛生活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