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關於開立發票的問題
我想問一下,如果有接案的話,對方要求你開立發票,可是你自己只是個人接案來做,並非工作室或公司,沒有營利事業登記證。請問該如何解決?
之前有聽過幾個方法
向認識的借發票,要擔負營業稅和營利事業所得稅,不過這比較難...
2.請客戶開立稿費支出,可有十八萬的免稅額,但會先預扣10%,這個我聽不是很懂
請對方從你的製作費中扣除6.5左右的營業稅及營業所得稅,也就是說營業稅及營業所得稅由你付給對方,這樣也可與對方協調看能不能不用開發票了。
請問一般是如何做會比較好呢?都有點不懂,誰知道更詳細一點的資訊呢?
1.向朋友借(或是買)發票,除了基本的5%稅金外,通常會多付一點(7%~10%)皆屬正常,這應該不難,只是有時候會被刁就是了…
2.18萬免稅額,是指以(個人稿費)方式來支付,舉凡一般投稿、比賽、寫作等,都可以此名義申請費用,免稅額範圍內的代扣款,年底報稅時可以拿回來。小豪子特攻隊論壇
3.不建議這個方式,基本上有發票有一種(保障自己能收到款項的意義存在),對於個人工作者(SOHO)來說,能有一個在合約書以外的請款證明,會減少許\多請款流程(尤其對初次合作的客戶來說,比較不會發生做白工的情形)有時候不是客戶要故意刁難你,而是大多數企業請款需要一些(諸如發票)的憑據,會計部會比較好撥款,因此為了發案者的請款便利,能弄到發票就盡量弄吧。
PS有些公司(特別是大型企業)對於開立發票的設計單位票期會拉的比較長(視同廠商方式給付),這時候你不妨選擇以個人名義(身分證、18萬免稅額人頭稿)方式來請款,匠子會比較快拿到錢錢囉。
提供給你參考
*****************************
09/12/29 10:51
型號: 不限 其他 分享:
我是很新很菜的新手,要請教版上的攝影前輩,用於新書印刷上的作者照片要如何報價?
當時是幫朋友拍作者照,忙東忙西也在自己的簡易棚內弄了一下午,拍了三百多張棚拍,還很義氣的自己挑了近五十張出來修圖,最後對方卻說只會用其中的兩張,還要我報價,這要怎麼報呢?
另外請教,修圖是也算在份內責任之內嗎?還是都要事先談好?畢竟是認識的朋友,又不想搞壞關係,不曉得前輩們會怎麼處理?
在這先謝謝了!
罐頭bgr 1) 09/12/29 11:50
不想搞壞關係的話
就請他隨便給即可
這樣比較不傷腦筋
jy3052jy3052 2) 09/12/29 17:18
以前用120傳統相機時,我是以租片的方式租給廣告公司,當時是使用一次3000元,如果你是新手的話又是朋友,那就送給他使用,但請他在角落提上您提供者姓名,應該可以吧?請參考
jenhoxen 3) 09/12/29 17:28
嗯...報個3000差不多
0937097098
部落格(7) 4) 09/12/29 18:19
我是很新很菜的新手,要請教版上的攝影前輩,用於新書印刷上的作者照片要如何報價?
*通常出版社的攝影費.都很難請.從拍完~交稿~請款~拿到支票(再+3個月)...可能要耗你4~6個月的時間.
當時是幫朋友拍作者照,忙東忙西也在自己的簡易棚內弄了一下午,拍了三百多張棚拍,還很義氣的自己挑了近五十張出來修圖,最後對方卻說只會用其中的兩張,還要我報價,這要怎麼報呢?
*這已不是你要怎麼報價的問題了.事情的關鍵在於你事前的了解不足.下次接案前要問: 使用稿要幾張?. 還要問:預算上限是多少?
另外請教,修圖是也算在份內責任之內嗎?還是都要事先談好?畢竟是認識的朋友,又不想搞壞關係,不曉得前輩們會怎麼處理?
*如果以底片時代的通論來看.(修圖=暗房顯影)的話.那修圖的事原則上是歸設計那邊的工作....
狗拿耗子還會被貓罵....
為什麼?...因為你修的再好.也不等於設計的觀點.或者是說:他(設計)有他做法.你修得再好.他們接手後還是會再修一次.
所以你只要在拍完後.做基本明暗調整.及焦距確認的基本修圖即可.
結論..這次的教訓.當是交學費.他們要給你多少.你就收多少.如果我沒猜錯.....(一圖~500~800元.)他們付你1500元現金.不用讓你收支票.等4個月.已經可以偷笑了.
*別指望收到你預想中的數字.不然你會失望落底的....
--------------------------------------------------------------------------------
**連絡:q686@ms15.hinet.net **
攝影作品集 .. http://www.wretch.cc/album/gk461gk461
--------------------------------------------------------------------------------
推薦者: jeans, 棟樑Harry
dearbonnie 5) 09/12/29 21:17
謝謝版大及幾位前輩的回應!!!
相形之下我真是太菜了,各位的經驗十分讓我受用!!!
最後我把球丟回去了,請那位出版社朋友自己斟酌,
有錢(不論是否很少很少)就當多賺到,
沒錢就當是版大說的繳學費,畢竟確實是自己考慮不周詳,
啊要好好反省了!!!
再次謝謝客位!!!
jenhoxen 6) 09/12/30 00:45
個人的經驗, 預算上限這件事通常在開始是問不出來的, 尤其是不熟的客人, 都嘛希望越低越好; 所以您心裡還是得先有自己的想法, 報出服務內容與價格, 再和客人議價.
0937097098
部落格(7) 7) 09/12/30 09:25
客戶對於預算上限.雖然不見得會說.但還是要問.免得事後報價時.造成雙方困擾.
(預先告知或詢問.也是一種商務禮貌)
造成報價困擾的幾個現象..
*以圖報價.但拍攝時間拖拉很久.一個大半天只拍1~2圖.
(解決的方式:以時間報價)
*講好的拍攝數量.卻在開拍後.不斷追加.或拍攝角度上要求過多(一種產品要多拍好幾個角度).以至工作量增加.卻不好要求從新報價
(解決的方式:於事前報價時.告知對方會因拍攝的數量.與時間上的增減.攝影費會有+-調整)
*交稿後請款的糾紛如:
因認知不同要求重拍 (解決的方式:拍完後要當下確認圖片內容)
是付現.還是支票.
(解決的方式:事前要問清楚.尤其是支票會開多久?最好先問.不然你就要餓肚子)
扣稅問題上的糾紛!
(廠商當然希望稅是扣在別人身上.問題是..攝影費已被壓的很低.還要被扣稅.因此報價時一定要強調稅外.不管是5%的發票稅.或10%的個人所得稅)
發票請款的困擾:
(許多攝影工作室都是個人模式.沒有公司發票.於是要向別人借.但別人公司也有報稅問題.所以買發票行情是5%再加5%~3%)
公司在台灣.請款對方卻在大陸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定要注意.不然會被拖帳.請不到錢.)故事如下:
1年半前.接到台北東區的一家餐廳(名:糖朝)拍攝案.拍完交稿沒問題.但(糖朝)的會計卻說要有一種大陸那裡可以認證的請款單據才可以請款....
我問她說:台灣發票可否?
她們說:不行....
那要那一種? 我問!
她們回答說(%#@...)的那一種......
我心想..難道要我買機票飛大陸去買一張請款憑證回來?
這事就一直掛在那裡 .到現在.攝影費(5000元稅外8%)一直都沒拿到.
--------------------------------------------------------------------------------
**連絡:q686@ms15.hinet.net **
攝影作品集 .. http://www.wretch.cc/album/gk461gk461
0937097098修改於2009年12月30日09:40
--------------------------------------------------------------------------------
推薦者: jeans, jenhoxen
dearbonnie 8) 09/12/30 10:47
兩位前輩真是讓我受教了!!!
不過那5000多塊就這樣拖著,那客戶會不會太誇張啊,好歹也是有名有姓的餐廳耶!竟然還有這種大陸報帳的事?
問個題外話(若不恰當可刪此訊息),版主您曾在日本頂尖攝影學校留學,您對那裡的攝影養成教育的評價如何?他們的經紀制度似乎很發達,對印刷的要求也高,更是相機器材的天堂啊!
0937097098
部落格(7) 9) 09/12/30 11:45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一籮筐.歡迎直接來電聊一聊.......代稱即手機
--------------------------------------------------------------------------------
**連絡:q686@ms15.hinet.net **
攝影作品集 .. http://www.wretch.cc/album/gk461gk461
0937097098
部落格(7) 10) 09/12/30 12:04
再說一個故事..
也是拍一家餐廳.在縣樹林xx路.去拍的時候.老闆不在.就將拍攝之事全託給廚師處理.....
*(光碟當日已交)拍完後打老闆的手機向他請款.但手機一直不通(未開機狀況).這事就拖上2個月.其間電話狀況都是如此直到電話語音說:......您撥的號碼已停止使用.請察明後再撥....
此事又是一個大烏龍.也算是一個請款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下.
*去到該店家或公司.如果發現該處.氣氛很冷淡.奇怪.或不舒服.你就要小心注意了.樹林的那個店家即是如此.
*如果還是要接.先說明要當日請款.拿到攝影費.
*如果對方百般推拖.光碟就要扣住.
*通常拍攝工作.老闆都很重視.一定到場.尤其是第一次配合.樹林的店家.老闆叫你來拍.人卻不在自己的店.....80%通常有問題.
此事過了3個月.有次路過特別轉去那裡看.該店已關門大吉.落跑去....又是一筆呆帳
--------------------------------------------------------------------------------
**連絡:q686@ms15.hinet.net **
攝影作品集 .. http://www.wretch.cc/album/gk461gk461
0937097098
部落格(7) 11) 09/12/30 13:48
??問個題外話,版主您曾在日本頂尖攝影學校留學(也沒有頂尖到那裡去.學校裡混腳也一堆)
,您對那裡的攝影養成教育的評價如何?他們的經紀制度似乎很發達,對印刷的要求也高,更是相機器材的天堂啊!
dearbonnie大: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在手扎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叫作:台灣沒有攝影系....這樣的回答雖然不是你原來問的.但卻是我去日本學攝影的關鍵原因~因為台灣沒有攝影系.
的確!日本對於專業攝影師的養成訓練.是有一套很棒的系統.只要你用心學.努力作.就會豐收.就專業攝影而言.如果你能搞定印刷用攝影稿.那麼其他的(如網路...)也沒什麼搞不定的.
至於經紀制度及攝影器材(生產國)我反而不覺得那是重點.系統專業教育制度.培訓出好的專業攝影師.那才是重點.
--------------------------------------------------------------------------------
**連絡:q686@ms15.hinet.net **
攝影作品集 .. http://www.wretch.cc/album/gk461gk461
jenhoxen 12) 09/12/30 17:50
說到扣稅問題, 個人確實深感困擾→小弟即是樓主所說的個人工作室, 未達一定規模, 申請發票根本不划算, 按「誠實納稅」原則應該採用勞報方式.
依國稅局的認定標準, 攝影師根本不屬於可以「執行業務」的業種(如律師、會計師等「師」字輩人物、或藝人等符合大眾認知的行業), 只能領「(短期)薪資」(如同工讀生)、或者任憑業主的會計人員把收入項目列為「其他所得(9A-90)」--那種沒有法定成本扣除額的收入, 得按總金額扣10%.
你可以據理力爭「我們的器材成本負擔很重,佔收入比例極高,數位機身的汰換率如何如何....」,第一線稅務人員可能會受理, 因為在綜所稅[執行業務]所得報稅說明中確實有可採用「列舉成本」及「提供帳冊」等實質審核成本的規定; 問題是就算你所有器材購買證明(即使是發票)、加油單(即使有打車號)、停車費收據...都保留、並按日期記帳, 把這一大袋「原始憑證」送到稅務機關, 他們向上級單位行文一回來, 還是把你打回票, 因為1.你不是商號、沒有(經濟部核發的)營利事業登記證/統一編號 2.你的帳本不是我核定可以記帳的人做的(會計師、記帳士) 3.個人沒有「帳本」問題, 所以有帳本我也不看、不採信.
不服氣?可以, 請打官司(訴願/行政訴訟), 法條擺在那邊, 想也知道最後結果~~我記得陳長文先生曾因為一筆不合公義的稅賦打過官司, 經過多年纏訟最後是有勝訴, 但行政機關還是有一套意思大約是「即使我不當, 但為了國家長治久安、以及以往別人都是這樣(不宜對你特殊)...」的說詞, 並沒有如陳先生的訴求百分百返還; 以陳先生的社會地位及法學素養, 和政府打這類官司結果尚且如此, 像我這種連法律皮毛都不了的小民就算了吧...(只能鼻子摸摸, 把器材當做「頤情休閑」用品, 收入全部都是「所得淨額」來繳稅)
不知各位同業有沒有什麼想法, 各地攝影公會從沒在這方面爭取過嗎? 還是公會成員大多是店家(有發票)所以沒這問題?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12月30日18:01
fender1954g
部落格(1) 13) 09/12/31 01:40
其實朋友格外要注意.......
一開始若是作品不夠多要累積作品&互相幫忙
那可以看心情隨意(但要請朋友不要跟別人說是隨意)
不然一直大家都會隨意下去,你隨意給我就隨意拍
一旦靠這維生就必需稍微計較一點
也就是事先溝通好幾cut內容等
修圖則是挑出來會用的再修
若是感情很好價錢則是可以打個折
付現就可以算便宜
訂出個規範會比較好
因為我以前剛出來吃過朋友很多虧........積起來有5萬
感覺會有點現實但相機燈泡也是耗材
每個月賬單也不會晚寄來
但若是很閒朋友要拍的東西不屬商業行為自己又很有興趣
那可以隨意~
http://fotologue.jp/defocus/
無名工作紀錄
--------------------------------------------------------------------------------
推薦者: 罐頭bgr
0937097098
部落格(7) 14) 09/12/31 13:02
關於攝影報稅的問題:
用(借)發票請款的這個部份.問題較小.最多就是+5%或8%的協調.但勞務報酬扣10%的這部份問題最多原因如下:
1-拍完後請款.因事前雙方未能有相同的(扣稅)共識.以至廠商那一方.即以對他最有利.最方便的方式幫你處理帳款.於是會計那邊即以10%內含的方式.處理你的攝影請款.如果你的費用是10.000元.馬上就被扣掉1000元.只能領到9000元.....1千元這年頭可以作很多事.一支高級碳腳.4000上下.相機電池600~800
2-廠商的會計在處理此事時會告訴你(也算陷阱)他說:你年收入若低於??XX元.就不會被扣此次的10%勞務稅.....問題是..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今年的接案會怎樣.結果還是被扣到.
3- 雖然已經(借)發票去請款.但卻因發票上的內容項目不符(寫的不是攝影費相關字)於是會計又打電話來說.....先生你的發票.因項目不合.所以無法請款.是否要用勞務報酬扣10%....
*結論:接案時還是要與對方喬好請款的問題~強調稅外.免的你辛苦工作的錢.都被別人拿去亂花.馬路依舊不平.巷口路燈還是沒亮.....
--------------------------------------------------------------------------------
**連絡:q686@ms15.hinet.net **
攝影作品集 .. http://www.wretch.cc/album/gk461gk461
0937097098修改於2009年12月31日13:10
jenhoxen 15) 09/12/31 15:35
版主說的是實務面對策, 小弟想借版討論的, 是有沒有可以長治久安的辦法?
「借發票」嚴格說是違法的, 而且遇到作帳嚴謹的公司, 款項非得撥給開發票那間公司的話, 還得跟關係夠的人「借」才行, 因為錢是入到別人那邊去的; 以前還遇過非得拿大小章在特定放款日去領票子的, 「借」您發票的公司還得借大小章給您, 這可不是一般交情可以做到的啊!
個人產生所得就應以個人身份申報, 問題是稅法跟不上社會發展現實(或影響到的族群不夠大就不重視); 例如過去行之有年的夫妻合併申報, 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都訂為單身的1.5倍顯不合理, 現代人夫妻各自上班生活, 兩人一起開支並不會減少, 這樣訂就像懲罰結婚的人, 導致後來有很多人乾脆不登記結婚; 直到近年經過立法院強力主張才終於還已婚族一個公道.
在執行業務所得(9A)當中, 藝人(9A-70)被認定可以不提供證明便扣除46%的置裝成本再報稅, 執業需要的工具同樣昂貴、成本含在收入當中的攝影工作者, 卻不被允許依折舊年限攤提器材成本, 扣除之後再報稅, 不是很不合理嗎?
小弟是想知道, 有這樣困擾的同業有多少?能夠透過什麼方法促請政府重視我們的權益嗎?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12月31日15:44
EASTMANS 16) 09/12/31 17:59
公司在台灣.請款對方卻在大陸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定要注意.不然會被拖帳.請不到錢.)
<<<<<<<<<<<<<<<<<<<<<< 這是什麼爛理由啊大陸發春啦..還發票咧.... 大陸有種發票就像台灣的印花稅一樣..就是買發票.然後裏面有稅的金額 在台灣就要尊守台灣的法令..什麼狗屁公司幹的狗屁事丟臉啦去稅捐處告他...這分明是在搞台灣營業大陸繳稅的屁事.看他有沒有違法 jenhoxen 17) 09/12/31 18:52 原發文者: EASTMANS 發文時間: 2009/12/31 17:59 這是什麼爛理由啊大陸發春啦..還發票咧......(恕刪) 這事看起來沒那麼高層次, 與大陸發行什麼票證沒有直接關係, 而是客戶本身的問題→不替廠商著想(換言之就是渾蛋); 會計人員「一個蘿蔔一個坑」不會變通(或未被授權、不願給你行方便)不是新聞, 但找我們去提供服務的業務部門有義務要使廠商是在可以領到酬勞"的狀態下工作, 不能叫人在台北工作、北京請款(實務上窒礙難行), 否則根本無異於詐欺! 有很多外商公司在台灣只有一位代表(通常是以往分公司或Agent的資深人員), 財務也是follow母公司的規定, 或會計已合併至大中華區, 請款不用發票, 但也沒聽過要廠商提供國外票證的, 該填的單據他們自己會處理→一切是看他要不要做而已! jenhoxen修改於2009年12月31日19:00 罐頭bgr 18) 10/01/01 16:30 若是朋友瞭解你是靠這個維生的話 他應該會很樂意付費的 手札Forum- 《▌PRO商攝版▌》請教印刷稿圖片的/論壇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無線數位電視 今年(2010)釋照7張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數位時代來臨,政府計畫明年釋出更多無線數位電視頻道,未來消費者看電視可以有更多選擇!
交通部郵電司長鄧添來昨天證實,無線數位電視第二單頻網的規劃已經成熟,除了原本規劃開放的CH25、CH27、CH29、CH31、CH33五個無線數位頻道之外,也將另外增加原本用於手持式電視試播的CH35、CH36兩個頻道,一共要釋出七張執照,每張都授予6MHz頻寬,近期全案將送行政院審查,明年就可完成釋照。
最多將增加二十八個頻道
台灣電視目前分為無線與有線兩大系統,五家無線電視台目前播出十六個無線數位頻道,業界稱為「第一單頻網」,交通部規劃中的第二波無線數位頻道釋照案(即第二單頻網),由於多達七張執照,若採用高畫質HDTV技術播出,一張執照就是一台,如果採取SDTV技術,每台頻寬可壓縮成三至四個頻道,總數最多就可增加至二十八台。
由於未來無線數位頻道可望逼近四十個,民眾只要花費數百元安裝機上盒即可免費收視,甚至有些液晶電視已內建數位機上盒,不需要另外安裝,只要節目夠精緻,對於厭倦有線電視頻道水準參差不齊的消費者而言,確具吸引力。
台灣現在有線電視收視戶約五百萬戶,按照各縣市不同,用戶每個月必須繳交五百至六百元月租費,可以收看一百台左右。
中華電信MOD每個月繳交最低八十九元平台費用,可以收看十五個免費頻道,另外看電影、影集、鎖碼頻道則論片計費,每一部數十元不等,通常一個月也要花費數百元。
擬開放收費並降低自製率
台灣數位電視協會常務理事石佳相表示,第一單頻網已經興建許多轉播站,但仍有不少收訊死角,建議政府介入協調技術整合,未來一部機上盒可以看兩個單頻網所有節目,可望吸引更多人願意收看無線數位電視。
交通部另外還建議修法開放「收視戶收費」及降低本國節目自製率,鄧添來表示,「第一單頻網」面對有線電視強力競爭,廣告營收不易,將建議修改廣電法,讓無線數位電視可以比照有線電視收費,替業者創造財源。另外每張執照的業者,未來只要壓縮後的某一台達到本土節目自製率七成,其他台可以放寬,大幅降低製作和經營成本。
計畫至少發一張公益執照
第二單頻網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負責釋照,NCC目前研擬釋照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WiMAX模式,先審議後拍賣;第二種是3G模式,業者多回合競標,特許費高者得標;第三種模式是多回合競標,但規定競標金額上限,譬如上限五億元,如果多家出價到五億元則抽籤決定,防止財團佔盡優勢。
NCC構想在七張執照中,至少發一張公益執照,並保留至少一張執照給新進業者,增加市場多元性。未來也可能修法,拉長六年的執照年限,但評鑑及換照會更嚴格,期使業者求新求變。
原文在此:無線數位電視 明年釋照7張
交通部郵電司長鄧添來昨天證實,無線數位電視第二單頻網的規劃已經成熟,除了原本規劃開放的CH25、CH27、CH29、CH31、CH33五個無線數位頻道之外,也將另外增加原本用於手持式電視試播的CH35、CH36兩個頻道,一共要釋出七張執照,每張都授予6MHz頻寬,近期全案將送行政院審查,明年就可完成釋照。
最多將增加二十八個頻道
台灣電視目前分為無線與有線兩大系統,五家無線電視台目前播出十六個無線數位頻道,業界稱為「第一單頻網」,交通部規劃中的第二波無線數位頻道釋照案(即第二單頻網),由於多達七張執照,若採用高畫質HDTV技術播出,一張執照就是一台,如果採取SDTV技術,每台頻寬可壓縮成三至四個頻道,總數最多就可增加至二十八台。
由於未來無線數位頻道可望逼近四十個,民眾只要花費數百元安裝機上盒即可免費收視,甚至有些液晶電視已內建數位機上盒,不需要另外安裝,只要節目夠精緻,對於厭倦有線電視頻道水準參差不齊的消費者而言,確具吸引力。
台灣現在有線電視收視戶約五百萬戶,按照各縣市不同,用戶每個月必須繳交五百至六百元月租費,可以收看一百台左右。
中華電信MOD每個月繳交最低八十九元平台費用,可以收看十五個免費頻道,另外看電影、影集、鎖碼頻道則論片計費,每一部數十元不等,通常一個月也要花費數百元。
擬開放收費並降低自製率
台灣數位電視協會常務理事石佳相表示,第一單頻網已經興建許多轉播站,但仍有不少收訊死角,建議政府介入協調技術整合,未來一部機上盒可以看兩個單頻網所有節目,可望吸引更多人願意收看無線數位電視。
交通部另外還建議修法開放「收視戶收費」及降低本國節目自製率,鄧添來表示,「第一單頻網」面對有線電視強力競爭,廣告營收不易,將建議修改廣電法,讓無線數位電視可以比照有線電視收費,替業者創造財源。另外每張執照的業者,未來只要壓縮後的某一台達到本土節目自製率七成,其他台可以放寬,大幅降低製作和經營成本。
計畫至少發一張公益執照
第二單頻網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負責釋照,NCC目前研擬釋照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WiMAX模式,先審議後拍賣;第二種是3G模式,業者多回合競標,特許費高者得標;第三種模式是多回合競標,但規定競標金額上限,譬如上限五億元,如果多家出價到五億元則抽籤決定,防止財團佔盡優勢。
NCC構想在七張執照中,至少發一張公益執照,並保留至少一張執照給新進業者,增加市場多元性。未來也可能修法,拉長六年的執照年限,但評鑑及換照會更嚴格,期使業者求新求變。
原文在此:無線數位電視 明年釋照7張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世界各國簽證護照照片相片規格一覽表
大頭照( 東 南 亞 )
汶萊------------------->2 吋 小頭
緬甸----------------------------->2 吋 小頭
馬來西亞------------->2 吋 大頭
菲律賓-------------------------->2 吋 大頭
泰國------------------->2 吋 小頭
越南----------------------------->2 吋 小頭
台胞證----------------->2吋 小頭
香港----------------------------->2吋 小頭
蒙古--------------------->2吋小頭
印度----------------------------->2吋小頭
( 歐 洲 )
都是申根 簽證 --------> 2 吋 小頭
(美洲)
美國-------------> 5x5
(其他)
紐西蘭護照----------------------------> 藍底 2吋大頭
加拿大護照----------------------->特殊規格
加拿大簽證------------------->2吋大頭
英國簽證---------------------> 2吋大頭
居留證-------------------->2吋大頭
ps.以上未註明背景底色的皆是白底, 資料來源易遊網,若有變動請至易遊網查詢^^
汶萊------------------->2 吋 小頭
緬甸----------------------------->2 吋 小頭
馬來西亞------------->2 吋 大頭
菲律賓-------------------------->2 吋 大頭
泰國------------------->2 吋 小頭
越南----------------------------->2 吋 小頭
台胞證----------------->2吋 小頭
香港----------------------------->2吋 小頭
蒙古--------------------->2吋小頭
印度----------------------------->2吋小頭
( 歐 洲 )
都是申根 簽證 --------> 2 吋 小頭
(美洲)
美國-------------> 5x5
(其他)
紐西蘭護照----------------------------> 藍底 2吋大頭
加拿大護照----------------------->特殊規格
加拿大簽證------------------->2吋大頭
英國簽證---------------------> 2吋大頭
居留證-------------------->2吋大頭
ps.以上未註明背景底色的皆是白底, 資料來源易遊網,若有變動請至易遊網查詢^^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5D2 ..GH1做全程婚錄的可行性?
最近看了好多5d2所拍出來的影片
站上的BerryLee 也分享了幾個不錯的mv
讓我也開始思考
不只利用5d2 來拍攝精華mv的部分
而更進一部的以5d2來做全程的紀錄
但不知道可不可行?
目前就知道幾點問題要克服
1.手動對焦
2.收音
3.紀錄時間每段影片最多12分鐘
4.以DV帶拍每場拍最多約需要4巻帶來來算
最多約需準備幾G的CF卡?
老實說,這5d2可能為將來的婚錄市場帶來劃時代的革命
有遠見者似乎看到這這前景,正一步步的將他實現...
ps...我5d2連摸都沒摸過...上面的資訊是小小的做了一下功課啦..
***********************
可以參考國外的STILLMOTION看看
不是不行,只是這要有團隊的話
會比較容易達的到些
其他像是對焦,錄影時間長短等等
如果能先把機器弄成跟錄影持機方式類似或相近時
就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習慣就OK囉 大家加油吧^^
************************
嗯...以國內目前婚錄市場"約定俗成"的價格
還有文化,風俗,儀式的不同
我想以一個像stillmotion 的team 來拍攝
難度真的很高很高很高
以單人單機,或雙人雙機
而可以報價合理的報價
新人也願意接受
似乎是比較現實的方法
昨天做了一下功課
其實這可行性真的很高
唯一比較困難一點的
就只是手動對焦的問題而已
ps..架上穩定架就要怎麼對焦啊.....
革誰的命嘛.....
如果有一天 5d3 出來
有自動對焦的功能
我一定二話不說
馬上去買一台來當我婚錄的主力
如果預算不夠的話
就把z5給賣掉
等我把影片分享出來
網友驚豔原來錄影的品質也可以這麼好
(就像我那時看到Berrylee 大大的MV時的感覺)
等那時是革誰的命呢?
*****************
剛看了一下GH1的規格
似乎有自動追焦的功能...
Panasonic 不怕打到自家HVX 的產品嗎?
話說既然有人開放這功能了
相信Nikon 跟 Canon 也跟進應該也不遠了
(尤其是Nikon 更沒有什麼打到自家HDV的問題..)
以單眼數位來說
個人還是偏向Nikon 跟Canon 兩大家
鏡頭的選擇較完整~
**********************
GH1 的自動對焦,這就牽涉到相機本身的結構問題。
GH1 因為沒有反光鏡,採用的跟一般消費DC相同的對比對焦技術,
而 C 社跟 N 社由於長期耕耘於DSLR這一塊,專注於相差對焦的技術上,
在電子對比對焦的技術上,還是落後 P 社的,從 Liveview 上面基本上就可以比較地出來。
在錄影時,採取的都是對比對焦,這也是為什麼先推出自動對焦的是P社,而不是C社或N社。
再來GH1特別搭配的那隻鏡頭,還是專門為錄影設計過的,
他在變焦時,他的無聲馬達運作的聲音不會被錄進去,
其他的鏡頭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設計,
如果要全程錄影的話,這點恐怕也是要考慮的重點。
至於GH1 搭配穩定器錄影,使用自動對焦的問題,
小弟認為,目前只能說是堪用,如果要期待它和DV有一樣良好的效果,那可能要失望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小弟試過,哈哈。
****************
要5D2錄影時能自動對焦,除非Canon願意開發一顆專門錄影用的鏡頭,
因為它的操作方式、需求和平面攝影相差很多。
同時從影片看來,明暗的反差仍然非常大,
尤其在喜宴場合有很多強烈光源環境下問題多多。
不過一般人乍看之下只會驚艷於畫質,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
個人認為照相機就好好的拍照,攝影機就好好的去錄影,像國外的團隊工作方式和收費,是很難在台灣實踐的...務實一點比較好!!其實每個國家的文化需求都不同,回歸原點是~從事此工作的人是否有以專業的技術和服務收取同等的費用,否則到時候又有人打著,高規格底價格的旗號,掀起腥風血雨囉!!以上淺見無意冒犯..
***********************
其實每個國家的文化需求都不同
一、喜歡什麼樣子的風格,就去追尋吧...,繼續堅持下去吧。
二、之前看了一篇文章,有人問朱延平說,你最喜歡的影片是那一部,朱延平笑笑的說,我拍電影只是為了工作,不是興趣...,假如真的要他從中挑選一部電影,他的答案是...異域(這個影片真的比較不像商業電影)。
三、工作若與趣相結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哦。
四、影像的創作是為誰??,自已、付錢的人,還是其他觀眾,以上皆是...。
五、拜網路之便利性,很容易欣賞到國外的影片,而我也經常在找尋適合自已的方式,看看那些拍攝方式及剪輯內容是我想要的..,但實際上...或許自已也辦不到,至少有個目標在...。
六、武器就是那些,腦袋也只有一個,端看自已能不能發揮出來,想留下的到底是什麼。
***********************
這個說法我有點意見...不過大家討論一下....
個人覺得,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照相機是照相機是因為人把它拿來照相
錄影機是錄影機是人把它拿來錄影
但是如果照相機可以錄的比錄影機還好
如果技術上又可以克服的話
那相機為什麼不能當錄影機來用呢...
不過你說國外的環境跟國內不一樣
這我認同
現實的考量之下
短期內(至少是5年內)
國內的客觀環境是追不上國外的
但這並不代表國內的攝影師就該自暴自棄吧..
我們還是可以在有限的環境之下
做出最好的作品吧
(事實是,這也是小弟一直在追求的進步..)
所以才會提出以一台5d2做全程紀錄的可行性來討論
以高規格報低價格
這是我最不想做的事
我一直在想丘'r 所提出的問題
十幾年前他接婚錄也是這價碼
十幾前後依然如此..
當有的婚攝可以一場報4~5萬的同時
我們婚錄是要用什麼東西來跟新人說
婚錄拍出來的品質/畫質/fu/意境....所有一般人認為"美"的東西
也可以達到跟婚攝一樣的境界
甚至因為我們可以紀錄聲音以及忠實的紀錄
來打敗婚攝?
**********************
高規格報低價格
一、假如一位音樂系的大學生,用史坦威的百萬名琴去教學,但價錢便宜,另外一個是用山葉等級教琴的鋼琴教授,價格貴,請問你想找誰...
二、招呼計程車...,一個是國產車,一個是雙B,你願意搭那一款的車..
三、平面和錄影的拍法真的不太一樣,誰好誰壞各有定論,假如那天可以成為黃中平,鄺盛等人..,自然就有人主動來找你了。
______________
國倫大師之國學常識
老師: 教人學問之人
大師: 指引方向之人
前輩: 對退休之人敬稱
**********************
﹍會不會看到5D2大家都站直直的不動了!
哈哈哈﹍這個好笑,這也充分形容了這個地方的文化,既然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工作謀生,那就配合一下好了,沒必要跟錢過不去。
*************************
5D2拍出来的画质,根本把7万元以内的摄像机抛到老远。有了5d2,加上f2.8的L镜头,mini35很难想像还有光辉的未来。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推猜canon在下年会拿出什么秘密武器来展示于世人面前。在一次HDV展示会上,佳能的高层已非常肯定地表明,佳能会向高端广播影像产品方向迈进。我感觉到,以佳能近乎纯粹的对影像的追求,它将会有一场惊天伟地的革命向我们走来。可能是5d3,或者1ds mark 4,又或者xl h2...不管怎样,希望这天尽早到来,以解我长盼之苦
************************
GH1在功能性的話似乎比較符合錄影的需要
不過依照"品牌"的話,應該還是會選擇Canon 跟Nikon
畢竟可以選的鏡頭也較多...
GH1因為原本設計的關係~透過轉接環幾乎可以接任何鏡頭...
GH1 因為鏡後距短的關係,
就像鮮師說的,任何鏡頭都可以接,
甚至包括以前的古董老鏡,還有人把 ARRI 電影鏡也拿出來接,一樣可以拍。
不過跟MINI 35 轉接一樣,唯一不太適合的是Canon 的EF 鏡,因為光圈只能夠開到最大,
其他的鏡頭大概幾乎都沒有問題。
GH1 的KIT鏡拍婚錄的話,
他的光圈比較小,。在14 端時只有4.0,加上片幅也小,等效焦距要X2的問題,
想拍出有電影感的淺景深可能就要靠比較長的焦段來拍,但婚禮的場地一般來說攝影師沒辦法站太遠,
所以想要靠KIT鏡拍婚禮,淺景深的效果大概沒辦法像 5D2 那麼好。
目前 M4/3 的鏡頭群還不是很夠,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使用轉接環轉接定焦大光圈老鏡來使用的原因。
************************
在我是婚禮錄影師的立長來說,就算5D2有多好,我暫時不會考慮。 不是5D2的質素不好,而是身為一個專業的婚禮錄影師,怎會在客人面前用部相機來拍影片,要知都客人或來賓都未必會知都5D2都有好的拍片功能,他們都只是看都一個自稱專業的婚禮錄影師用相機來拍影片,還稱得上怎麼專業呢? 這樣又怎能招攬更多生意呢? 如果你是業餘的婚禮錄影師,那就沒所謂了。
**************
當然質素、技術都是重要,5d2的質素我亦不會懷疑,但我亦相信5d2不只是唯一的選擇,既然有的選擇,點解一定要用5d2呢(我只是說專業的全職錄影師)? 台灣的情況我不清楚,但在香港,一定是一個很失敗的決定(都是指專業的全職錄影師)。
**********
回正題,幫回一下 blair 兄,
就小弟所知,目前應該只有p社專門開發的
這隻14-140 HD 鏡頭有比較好的錄影自動對焦效能,其他 4/3 或 m4/3 鏡頭在錄影時,似乎還無法連續自動對焦。更別說那對焦的聲音全部都被錄進去了。
就如同最近也很紅的 E-P1 錄影一樣,我記得 YOUTUBE 上蠻多測試影片可以參考的。
GH1 確實是入門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在對焦或是果凍效果的抑制上都下了很多的功夫。
但是他也仍有不少缺點存在著,比方說他的bitrate 只有17 M ( 記得這點好像正是912兄考量的點 )
並不是原生的24p等等...
不過相較其他家同價位機型的錄影功能而言,確實有誠意多了。
加上他轉接手動鏡頭能力遠勝於其他家,
這也是小弟入手時考慮的最大原因。
鏡頭部份,入門的話,包括像便宜的M42鏡頭或是Canon FD 鏡頭,國內拍賣上現在都已經有轉接環上架,蠻方便入手的。
至於包括像 Contax 、Leica M 等鏡頭的轉接,小弟就還在慢慢肖想中啦。
******************
可能不少人都熟知 Canon 在平面攝影,尤其是新聞攝影方面的地位,但是忽略了 Canon 在消費電子以外的觸角。也許 Canon 在專業用數位攝影機方面並非翹楚,但是在 廣播級專業用鏡頭 業界,仍佔有一席之地。在電子對比對焦的技術上,Canon 有沒有落後於 Panasonic 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不敢講 Canon 沒有能力推出具自動對焦攝影的 DSLR 鏡頭或機身。廠商不推,有其市場區隔等等諸多考量,並不代表它沒有能力。 Nikon 方面應該也有類似的考慮。
******************
鏡頭 24-105 F4 L IS USM
依照某大大的說法
鏡頭只要沒掛is 防手震的
要錄影大概是不能用了
畫面會抖的利害
追焦組是redrock 加cavision 的手把加肩架
整組要價49000....
感想是穩定性跟手持的方便性真的提升很多
用這這一組,單機的話
"勉強"可以紀錄整天的行程,不會缺東缺西缺缺很多
用追焦組來對焦也比手持要方便,穩定(個人感想,高手的話另當別論)
ISO的的noise 的話,這大概是5d2的致命傷了
用到iso6400的話
如果是亮部大概是可以過關,沒什麼noise
但暗部的話就是"紅,綠,藍,黃..各色的雪花滿天飛了"
所以....有一好沒兩好啦
這場是我第一次用5d2拍
跟穩定架merlin 之間的配重還沒調好
所以就沒上穩定架了
全程用追焦組手持....
拍完感想...
比用HDV要累很多...
***********************
= =你想太多了
平面的朋友只有5d2相機 是不足以來拍動態的
原因一:純手持時要追焦又要兼顧穩定性 (神手,神人另當別論)
原因二: 跟動態/平面的差別一樣,平面只要顧到要拍的瞬間,
動態的則是要錄一段時間,
一般只玩平面的要用HDV自動對焦來拍都有問題了
何況是要全手動對焦,光圈,快門,iso 全手動來拍
一定是手忙腳亂
原因三:剪輯。 full HD的mov 檔沒想像中好處理,
我i7 920 oc 3.8G + GTX285+12G 的RAM 才"勉強"剪的順
一般只有雙核對平面就夠處理電腦如何處理?
當然,如果只有"幫朋友拍拍" 拍一段一段又很晃的那種,
也不用剪接,直接給新人檔案的那一種是另當別論,
如果是要收錢拍整場的,困難度是比用hdv要難上很多。
*************************
"相機"還是乖乖的拍拍照吧,收的費用可是比錄影的高耶!
我1206去彰化拍照結婚宴客半天可以收16000。
1125在內湖錄影晚宴優惠8000,新人...還沒想要預約。
*********************
所以請錄影的朋友們別再自貶價格了!!
很多人用豪華裝備~Follow Focus,steadicam等等....
不是不能用,而是你有收到應該收的價格嗎?
如果是用上述設備,而只收一般價格,請問你還指望錄影的價格有振作的空間嗎?
反觀平面攝影,一般婚攝不修圖(RAW拉對比亮度)大約6000-10000
若是張張修圖,價格便翻萬元以上甚至2萬以上,KENT阿倫便是此等..
(當然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啦)
若是自己不長進,任誰也幫不了忙!!
正所謂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
個人愚見,請海涵~不打嘴砲.....
*****************************
如果只拿 5d2 拍動態不拍平面
我會勸你不要用L鏡或定焦鏡
買便宜的副廠變焦鏡
解析度也絕對夠 HD 錄影用了
鏡頭解析度再增加
對 5d2 錄影反而有害(摩爾紋)
但國內一堆迷信紅橡皮筋鏡頭的有錢大爺
買了 5d2 不順便買L鏡好像會對不起自己一樣
既然這樣
我也不好意思擋 canon 經銷商財路
就讓他們L鏡買到爽
再來抱怨為何 5d2 錄影沒有影像細節可言
********************
我之前都是用D90在錄的啦,這星期才剛改成D300S
是比5D跟7D畫質都遜沒錯
但這篇重點應該是討論單眼錄影與HDV的比較
說說我的想法
如果是我自已結婚的話,我會選擇以DSLR來錄影紀錄
不可否認的DSLR錄影有他的味道跟優勢
在不是以錄影為架構下開發的錄影功能的確有很多缺點還未克服
但在我認為這一些都暇不掩瑜
不過我還是接受有人認為自已的婚錄就以傳統紀錄的方式單純完整的紀錄就好了
可是我就是喜歡DSLR拍出來的這種層次感、景深、畫面
失焦就失焦吧,MV跟電影裡也常有這些畫面
我愛這種感覺,感覺對了,那畫面就美了
前面有人提到客戶會覺得拿DSLR錄影很怪,可能會被懷疑
的確,我一開始也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不過解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溝通
其實溝通本來就是婚攝裡很重要的一環,而且是第一環
從我一開始拍平面婚攝就是這樣了
這次拍的新人喜歡的照片是重口味的?清新的?明亮的?還是光影豐富的?
一開始就讓新人了解你使用的是DSLR錄影
並讓他們知道為什麼使用DSLR而不使用HDV的原因
缺點是單段長度有限制及.......,但優點是什麼
付訂預約之前,請他們一定要先看我的片
喜歡我的影片,再請我拍,沒辦法接受,就當交個朋友吧
我也都會告訴他們,我是以拍片,而不是紀錄的態度去拍的
的確,我本來就覺得DSLR是比較適合拍片,不是紀錄
我一定會把這支片拍的美,而很開心的還滿多新人收件看完之後都跟我說很棒
讓他們有回到那天的感覺
最後,鏡頭的問題,我有24-70 2.8,可是我用18-55配50 F1.4加魚眼
因為24-70太重了,錄一天我手會斷掉
我沒有超強,所以我也沒有收超貴
但是我喜歡自已的style,也喜歡我的style的新人自然會來找我
我也相信沒有最好的,只有適不適合
5D2 做全程婚錄的可行性?
當然可以,只是跟hdv比起來有好有壞
自已喜歡,然後讓新人先了解,當然可以
站上的BerryLee 也分享了幾個不錯的mv
讓我也開始思考
不只利用5d2 來拍攝精華mv的部分
而更進一部的以5d2來做全程的紀錄
但不知道可不可行?
目前就知道幾點問題要克服
1.手動對焦
2.收音
3.紀錄時間每段影片最多12分鐘
4.以DV帶拍每場拍最多約需要4巻帶來來算
最多約需準備幾G的CF卡?
老實說,這5d2可能為將來的婚錄市場帶來劃時代的革命
有遠見者似乎看到這這前景,正一步步的將他實現...
ps...我5d2連摸都沒摸過...上面的資訊是小小的做了一下功課啦..
***********************
可以參考國外的STILLMOTION看看
不是不行,只是這要有團隊的話
會比較容易達的到些
其他像是對焦,錄影時間長短等等
如果能先把機器弄成跟錄影持機方式類似或相近時
就應該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習慣就OK囉 大家加油吧^^
************************
嗯...以國內目前婚錄市場"約定俗成"的價格
還有文化,風俗,儀式的不同
我想以一個像stillmotion 的team 來拍攝
難度真的很高很高很高
以單人單機,或雙人雙機
而可以報價合理的報價
新人也願意接受
似乎是比較現實的方法
昨天做了一下功課
其實這可行性真的很高
唯一比較困難一點的
就只是手動對焦的問題而已
ps..架上穩定架就要怎麼對焦啊.....
革誰的命嘛.....
如果有一天 5d3 出來
有自動對焦的功能
我一定二話不說
馬上去買一台來當我婚錄的主力
如果預算不夠的話
就把z5給賣掉
等我把影片分享出來
網友驚豔原來錄影的品質也可以這麼好
(就像我那時看到Berrylee 大大的MV時的感覺)
等那時是革誰的命呢?
*****************
剛看了一下GH1的規格
似乎有自動追焦的功能...
Panasonic 不怕打到自家HVX 的產品嗎?
話說既然有人開放這功能了
相信Nikon 跟 Canon 也跟進應該也不遠了
(尤其是Nikon 更沒有什麼打到自家HDV的問題..)
以單眼數位來說
個人還是偏向Nikon 跟Canon 兩大家
鏡頭的選擇較完整~
**********************
GH1 的自動對焦,這就牽涉到相機本身的結構問題。
GH1 因為沒有反光鏡,採用的跟一般消費DC相同的對比對焦技術,
而 C 社跟 N 社由於長期耕耘於DSLR這一塊,專注於相差對焦的技術上,
在電子對比對焦的技術上,還是落後 P 社的,從 Liveview 上面基本上就可以比較地出來。
在錄影時,採取的都是對比對焦,這也是為什麼先推出自動對焦的是P社,而不是C社或N社。
再來GH1特別搭配的那隻鏡頭,還是專門為錄影設計過的,
他在變焦時,他的無聲馬達運作的聲音不會被錄進去,
其他的鏡頭目前還沒有這樣的設計,
如果要全程錄影的話,這點恐怕也是要考慮的重點。
至於GH1 搭配穩定器錄影,使用自動對焦的問題,
小弟認為,目前只能說是堪用,如果要期待它和DV有一樣良好的效果,那可能要失望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小弟試過,哈哈。
****************
要5D2錄影時能自動對焦,除非Canon願意開發一顆專門錄影用的鏡頭,
因為它的操作方式、需求和平面攝影相差很多。
同時從影片看來,明暗的反差仍然非常大,
尤其在喜宴場合有很多強烈光源環境下問題多多。
不過一般人乍看之下只會驚艷於畫質,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
個人認為照相機就好好的拍照,攝影機就好好的去錄影,像國外的團隊工作方式和收費,是很難在台灣實踐的...務實一點比較好!!其實每個國家的文化需求都不同,回歸原點是~從事此工作的人是否有以專業的技術和服務收取同等的費用,否則到時候又有人打著,高規格底價格的旗號,掀起腥風血雨囉!!以上淺見無意冒犯..
***********************
其實每個國家的文化需求都不同
一、喜歡什麼樣子的風格,就去追尋吧...,繼續堅持下去吧。
二、之前看了一篇文章,有人問朱延平說,你最喜歡的影片是那一部,朱延平笑笑的說,我拍電影只是為了工作,不是興趣...,假如真的要他從中挑選一部電影,他的答案是...異域(這個影片真的比較不像商業電影)。
三、工作若與趣相結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哦。
四、影像的創作是為誰??,自已、付錢的人,還是其他觀眾,以上皆是...。
五、拜網路之便利性,很容易欣賞到國外的影片,而我也經常在找尋適合自已的方式,看看那些拍攝方式及剪輯內容是我想要的..,但實際上...或許自已也辦不到,至少有個目標在...。
六、武器就是那些,腦袋也只有一個,端看自已能不能發揮出來,想留下的到底是什麼。
***********************
這個說法我有點意見...不過大家討論一下....
個人覺得,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
照相機是照相機是因為人把它拿來照相
錄影機是錄影機是人把它拿來錄影
但是如果照相機可以錄的比錄影機還好
如果技術上又可以克服的話
那相機為什麼不能當錄影機來用呢...
不過你說國外的環境跟國內不一樣
這我認同
現實的考量之下
短期內(至少是5年內)
國內的客觀環境是追不上國外的
但這並不代表國內的攝影師就該自暴自棄吧..
我們還是可以在有限的環境之下
做出最好的作品吧
(事實是,這也是小弟一直在追求的進步..)
所以才會提出以一台5d2做全程紀錄的可行性來討論
以高規格報低價格
這是我最不想做的事
我一直在想丘'r 所提出的問題
十幾年前他接婚錄也是這價碼
十幾前後依然如此..
當有的婚攝可以一場報4~5萬的同時
我們婚錄是要用什麼東西來跟新人說
婚錄拍出來的品質/畫質/fu/意境....所有一般人認為"美"的東西
也可以達到跟婚攝一樣的境界
甚至因為我們可以紀錄聲音以及忠實的紀錄
來打敗婚攝?
**********************
高規格報低價格
一、假如一位音樂系的大學生,用史坦威的百萬名琴去教學,但價錢便宜,另外一個是用山葉等級教琴的鋼琴教授,價格貴,請問你想找誰...
二、招呼計程車...,一個是國產車,一個是雙B,你願意搭那一款的車..
三、平面和錄影的拍法真的不太一樣,誰好誰壞各有定論,假如那天可以成為黃中平,鄺盛等人..,自然就有人主動來找你了。
______________
國倫大師之國學常識
老師: 教人學問之人
大師: 指引方向之人
前輩: 對退休之人敬稱
**********************
﹍會不會看到5D2大家都站直直的不動了!
哈哈哈﹍這個好笑,這也充分形容了這個地方的文化,既然是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工作謀生,那就配合一下好了,沒必要跟錢過不去。
*************************
5D2拍出来的画质,根本把7万元以内的摄像机抛到老远。有了5d2,加上f2.8的L镜头,mini35很难想像还有光辉的未来。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推猜canon在下年会拿出什么秘密武器来展示于世人面前。在一次HDV展示会上,佳能的高层已非常肯定地表明,佳能会向高端广播影像产品方向迈进。我感觉到,以佳能近乎纯粹的对影像的追求,它将会有一场惊天伟地的革命向我们走来。可能是5d3,或者1ds mark 4,又或者xl h2...不管怎样,希望这天尽早到来,以解我长盼之苦
************************
GH1在功能性的話似乎比較符合錄影的需要
不過依照"品牌"的話,應該還是會選擇Canon 跟Nikon
畢竟可以選的鏡頭也較多...
GH1因為原本設計的關係~透過轉接環幾乎可以接任何鏡頭...
GH1 因為鏡後距短的關係,
就像鮮師說的,任何鏡頭都可以接,
甚至包括以前的古董老鏡,還有人把 ARRI 電影鏡也拿出來接,一樣可以拍。
不過跟MINI 35 轉接一樣,唯一不太適合的是Canon 的EF 鏡,因為光圈只能夠開到最大,
其他的鏡頭大概幾乎都沒有問題。
GH1 的KIT鏡拍婚錄的話,
他的光圈比較小,。在14 端時只有4.0,加上片幅也小,等效焦距要X2的問題,
想拍出有電影感的淺景深可能就要靠比較長的焦段來拍,但婚禮的場地一般來說攝影師沒辦法站太遠,
所以想要靠KIT鏡拍婚禮,淺景深的效果大概沒辦法像 5D2 那麼好。
目前 M4/3 的鏡頭群還不是很夠,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使用轉接環轉接定焦大光圈老鏡來使用的原因。
************************
在我是婚禮錄影師的立長來說,就算5D2有多好,我暫時不會考慮。 不是5D2的質素不好,而是身為一個專業的婚禮錄影師,怎會在客人面前用部相機來拍影片,要知都客人或來賓都未必會知都5D2都有好的拍片功能,他們都只是看都一個自稱專業的婚禮錄影師用相機來拍影片,還稱得上怎麼專業呢? 這樣又怎能招攬更多生意呢? 如果你是業餘的婚禮錄影師,那就沒所謂了。
**************
當然質素、技術都是重要,5d2的質素我亦不會懷疑,但我亦相信5d2不只是唯一的選擇,既然有的選擇,點解一定要用5d2呢(我只是說專業的全職錄影師)? 台灣的情況我不清楚,但在香港,一定是一個很失敗的決定(都是指專業的全職錄影師)。
**********
回正題,幫回一下 blair 兄,
就小弟所知,目前應該只有p社專門開發的
這隻14-140 HD 鏡頭有比較好的錄影自動對焦效能,其他 4/3 或 m4/3 鏡頭在錄影時,似乎還無法連續自動對焦。更別說那對焦的聲音全部都被錄進去了。
就如同最近也很紅的 E-P1 錄影一樣,我記得 YOUTUBE 上蠻多測試影片可以參考的。
GH1 確實是入門的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在對焦或是果凍效果的抑制上都下了很多的功夫。
但是他也仍有不少缺點存在著,比方說他的bitrate 只有17 M ( 記得這點好像正是912兄考量的點 )
並不是原生的24p等等...
不過相較其他家同價位機型的錄影功能而言,確實有誠意多了。
加上他轉接手動鏡頭能力遠勝於其他家,
這也是小弟入手時考慮的最大原因。
鏡頭部份,入門的話,包括像便宜的M42鏡頭或是Canon FD 鏡頭,國內拍賣上現在都已經有轉接環上架,蠻方便入手的。
至於包括像 Contax 、Leica M 等鏡頭的轉接,小弟就還在慢慢肖想中啦。
******************
可能不少人都熟知 Canon 在平面攝影,尤其是新聞攝影方面的地位,但是忽略了 Canon 在消費電子以外的觸角。也許 Canon 在專業用數位攝影機方面並非翹楚,但是在 廣播級專業用鏡頭 業界,仍佔有一席之地。在電子對比對焦的技術上,Canon 有沒有落後於 Panasonic 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不敢講 Canon 沒有能力推出具自動對焦攝影的 DSLR 鏡頭或機身。廠商不推,有其市場區隔等等諸多考量,並不代表它沒有能力。 Nikon 方面應該也有類似的考慮。
******************
鏡頭 24-105 F4 L IS USM
依照某大大的說法
鏡頭只要沒掛is 防手震的
要錄影大概是不能用了
畫面會抖的利害
追焦組是redrock 加cavision 的手把加肩架
整組要價49000....
感想是穩定性跟手持的方便性真的提升很多
用這這一組,單機的話
"勉強"可以紀錄整天的行程,不會缺東缺西缺缺很多
用追焦組來對焦也比手持要方便,穩定(個人感想,高手的話另當別論)
ISO的的noise 的話,這大概是5d2的致命傷了
用到iso6400的話
如果是亮部大概是可以過關,沒什麼noise
但暗部的話就是"紅,綠,藍,黃..各色的雪花滿天飛了"
所以....有一好沒兩好啦
這場是我第一次用5d2拍
跟穩定架merlin 之間的配重還沒調好
所以就沒上穩定架了
全程用追焦組手持....
拍完感想...
比用HDV要累很多...
***********************
= =你想太多了
平面的朋友只有5d2相機 是不足以來拍動態的
原因一:純手持時要追焦又要兼顧穩定性 (神手,神人另當別論)
原因二: 跟動態/平面的差別一樣,平面只要顧到要拍的瞬間,
動態的則是要錄一段時間,
一般只玩平面的要用HDV自動對焦來拍都有問題了
何況是要全手動對焦,光圈,快門,iso 全手動來拍
一定是手忙腳亂
原因三:剪輯。 full HD的mov 檔沒想像中好處理,
我i7 920 oc 3.8G + GTX285+12G 的RAM 才"勉強"剪的順
一般只有雙核對平面就夠處理電腦如何處理?
當然,如果只有"幫朋友拍拍" 拍一段一段又很晃的那種,
也不用剪接,直接給新人檔案的那一種是另當別論,
如果是要收錢拍整場的,困難度是比用hdv要難上很多。
*************************
"相機"還是乖乖的拍拍照吧,收的費用可是比錄影的高耶!
我1206去彰化拍照結婚宴客半天可以收16000。
1125在內湖錄影晚宴優惠8000,新人...還沒想要預約。
*********************
所以請錄影的朋友們別再自貶價格了!!
很多人用豪華裝備~Follow Focus,steadicam等等....
不是不能用,而是你有收到應該收的價格嗎?
如果是用上述設備,而只收一般價格,請問你還指望錄影的價格有振作的空間嗎?
反觀平面攝影,一般婚攝不修圖(RAW拉對比亮度)大約6000-10000
若是張張修圖,價格便翻萬元以上甚至2萬以上,KENT阿倫便是此等..
(當然技術是不可或缺的啦)
若是自己不長進,任誰也幫不了忙!!
正所謂可憐之人自有可恨之處!!
個人愚見,請海涵~不打嘴砲.....
*****************************
如果只拿 5d2 拍動態不拍平面
我會勸你不要用L鏡或定焦鏡
買便宜的副廠變焦鏡
解析度也絕對夠 HD 錄影用了
鏡頭解析度再增加
對 5d2 錄影反而有害(摩爾紋)
但國內一堆迷信紅橡皮筋鏡頭的有錢大爺
買了 5d2 不順便買L鏡好像會對不起自己一樣
既然這樣
我也不好意思擋 canon 經銷商財路
就讓他們L鏡買到爽
再來抱怨為何 5d2 錄影沒有影像細節可言
********************
我之前都是用D90在錄的啦,這星期才剛改成D300S
是比5D跟7D畫質都遜沒錯
但這篇重點應該是討論單眼錄影與HDV的比較
說說我的想法
如果是我自已結婚的話,我會選擇以DSLR來錄影紀錄
不可否認的DSLR錄影有他的味道跟優勢
在不是以錄影為架構下開發的錄影功能的確有很多缺點還未克服
但在我認為這一些都暇不掩瑜
不過我還是接受有人認為自已的婚錄就以傳統紀錄的方式單純完整的紀錄就好了
可是我就是喜歡DSLR拍出來的這種層次感、景深、畫面
失焦就失焦吧,MV跟電影裡也常有這些畫面
我愛這種感覺,感覺對了,那畫面就美了
前面有人提到客戶會覺得拿DSLR錄影很怪,可能會被懷疑
的確,我一開始也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不過解決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溝通
其實溝通本來就是婚攝裡很重要的一環,而且是第一環
從我一開始拍平面婚攝就是這樣了
這次拍的新人喜歡的照片是重口味的?清新的?明亮的?還是光影豐富的?
一開始就讓新人了解你使用的是DSLR錄影
並讓他們知道為什麼使用DSLR而不使用HDV的原因
缺點是單段長度有限制及.......,但優點是什麼
付訂預約之前,請他們一定要先看我的片
喜歡我的影片,再請我拍,沒辦法接受,就當交個朋友吧
我也都會告訴他們,我是以拍片,而不是紀錄的態度去拍的
的確,我本來就覺得DSLR是比較適合拍片,不是紀錄
我一定會把這支片拍的美,而很開心的還滿多新人收件看完之後都跟我說很棒
讓他們有回到那天的感覺
最後,鏡頭的問題,我有24-70 2.8,可是我用18-55配50 F1.4加魚眼
因為24-70太重了,錄一天我手會斷掉
我沒有超強,所以我也沒有收超貴
但是我喜歡自已的style,也喜歡我的style的新人自然會來找我
我也相信沒有最好的,只有適不適合
5D2 做全程婚錄的可行性?
當然可以,只是跟hdv比起來有好有壞
自已喜歡,然後讓新人先了解,當然可以
[試用分享]平價可錄影DSLR—Canon EOS 500D
作者 taiwan_digital
打從用過了無敵兔之後,對於DSLR可以錄影的機能,筆者充滿了興趣,也可以說是跌入其中。雖然無敵兔在錄影機的對焦方式上,並不是這麼的方便,不過只要上了腳架且熟悉手動對焦的動作之後,加上好的劇本以及流暢的分鏡之後,其實也可以拍出不輸給專業影片的效果。只可惜筆者限於口袋不夠深,因此到現在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花這一筆錢,將自己推向這個火坑中。
打從EOS 300D出現之後,Canon在入門款式的DSLR開始成形。爾後經歷了EOS 350D、EOS 400D到EOS 450D,讓許多人踏入,或者是墜入攝影的無底深淵之中。還記得筆者第一次使用的DSLR就是EOS 300D,體積雖然跟中階款的EOS 10D、EOS 20D差不多大,不過低廉的價格以及還算蠻好用的操作機能,加上不輸給中階款DSLR的畫質表現,讓許多對於當年高貴的DSLR領域有著新的進入點機會,也因為EOS 300D的使用經驗,讓筆者購入了生平第一台DSLR—Canon EOS D60。
在眾人千呼萬喚之下,市場佔有率一直不錯的EOS 450D,終於有了後繼機種。在EOS 500D尚未推出之際,照例網路上到處充滿了流言,例如依照EOS 300D以來的型號規則,EOS 450D的後繼機種應該是EOS 500D,關於型號的猜測大家倒是都猜對了。至於其他部分,例如使用92萬像素3吋的LCD螢幕(這一點猜對),可拍攝FULL HD影片(這一點也猜對),還有九點對焦點選擇功能等,其實正式上市的規格跟大家猜測的都差不多。唯有讓筆者覺得遺憾的就是EOS 500D在錄影的收音部分無法外接麥克風吧?
EOS 500D的規格與特點檢視
EOS 500D所使用的影像感光元件為一千五百一十萬像素的CMOS感測器,與EOS 450D相同,為APS-C的規格,所以裝上鏡頭之後,焦長必須乘上一點六倍,對於廣角端的攝影或錄影來說,想必大家也都習慣,也應該也有不少人有超廣角的鏡頭來搭配使用。於望遠端的錄影或攝影時,乘上一點六倍的倍率,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拍攝需要望遠鏡頭輔助的主題時是很不錯用的。
500D所使用的影像感測器是全新的設計,能夠有效的降低影像雜訊以及提升影像的動態範圍。配合DIGIC 4這一顆影像處理引擎(450D則是DIGIC III),以高速的運算能力可以處理更龐大的影像數據。不僅可以讓相機的啟動速度更快,操控的反應也更即時,遇到重要的畫面之際,也能降低精彩畫面Loss的機率。擁有14bit的A/D轉換處理技術,讓500D的單一色彩擁有16384的色階,這樣的能力尤其可以讓RAW檔案中的色彩與漸層更為豐富與憑順,拍攝色階需求較高的照片,例如天空、水面、膚色、光影變化等更為方便。
最高ISO的設定往上拉至ISO 12800,就算是在光線不足或者是無法使用閃光燈的場合中, 運用高ISO的方式來拍攝後,透過DIGIC 4加上高ISO降噪功能(使用者可自行設定消除雜訊的強度,包括標準、強、弱或關閉,讓使用者可以掌握最高的靈活度,拍攝出最理想的影像效果),可以獲得蠻純淨的影像(關於500D的各階段ISO表現以及降噪功能,在後文中會測試給大家看看)。
Full HD攝影第二台
打從D90的推出,DSLR可以拍攝動畫,由原本只是大家的幻想變成真實,隨後的無敵兔,Panasonic即將推出的GH1等,分別都是可以更換鏡頭,並且可以拍攝HD(或Full HD)影像解析度的動畫。也因為DSLR可拍攝動畫的機能誕生之後,使得原本價位高不可攀的數位攝影機功能,有著便宜與可部分取代功能的產品讓消費者選擇。
500D是Canon DSLR家族中第二款可以錄影Full HD機能的DSLR,想當然爾,下一款的中階,可能EOS 50D的後繼機種,也將會加載Full HD錄影機能了。不過還是等真正相機推出之後才知道囉。現在還是回到主題500D上吧。EOS 500D除了可拍攝1920x1080解析度的動態影像之外(解析度1920x1080時4GB記憶卡最高可錄影十二分鐘。1280x720時最高一次可錄影約十八分鐘的HD影像,至於SD格式640x480時,則可拍攝約24分鐘影片),對於只想在網路上分享,又不希望浪費時間在轉檔壓縮降解析度的過程之中,則可以選擇1280x720的動態影像解析度設定。
想要再省記憶卡的人,則可選擇640x480解析度的動態影像設定。而且500D在錄影時,還是可以按下拍攝快門,拍攝靜態照片(錄影時拍攝靜態照片的解析度,端看使用者的設定,最高可達一千五百一十萬像素的解析度照片)。
500D延續著無敵兔的動態影像規格,採用H.264編碼,MOV格式來儲存影片檔案,也就是只要電腦上有安裝了QuickTime播放器,就可以直接將500D所錄影的檔案予以播放出來,無須轉檔或是使用特殊的影像播放軟體就可以觀賞了。
三吋92萬像素LCD螢幕
由Nikon D3率先打響的九十二萬像素LCD螢幕的規格之後,到現在來看,廠商導入的意願似乎並沒有很高。想要體驗九十二萬像素解析度的魅力,也僅有幾台相機可以選擇(包括RICOH CX1),是廠商不願意增加成本?還是認為二十三萬像素解析度就已經足夠?這一點筆者是不知道廠商如何想的,不過500D倒是在入門門檻的DSLR相機上,裝上了92萬像素三吋LCD螢幕。
以筆者自己使用的感覺來說,開啟動態錄影模式時,都是用手動對焦的方式來對焦,相對的若是LCD螢幕的尺寸不夠大且解析度低的話,再怎麼努力透過LCD螢幕來對焦,恐怕實際對焦到的與透過LCD螢幕上所看到的會有一段落差。
不過500D給筆者的感覺就是在透過LCD螢幕取景,手動對焦的成功率幾乎有八成五以上。加上170度的可視角度,還有LCD螢幕表面加上多重塗膜,不但能有效防反光,更能防止塵埃或污垢積聚,讓螢幕保持清潔。而500D的LiveView模式下,還可啟動人臉對焦機能,同時間最多可辨識到三十五張臉孔,並且可以選擇其中一張臉孔作為自動對焦的對焦點。
自動優化影像與自動亮度優化功能
自動優化影像的功能在450D上就已經有此機能了,自動優化影像的功能適用於自動調節及優化影像的光度和對比度。500D的所有曝光模式都可以使用,而且同時利用了臉孔檢測技術(Face Detection),能有效的修正在背光環境下出現的主體臉部過暗的情況。
至於自動亮度優化功能則是由EOS-1D Mark III專業級機種的首見,入門的450D上已經有此機能,如今也一樣下載至500D上。自動亮度優化功能(Auto Lighting Optimizer),可針對背光或低對比度的拍攝場景,自動分析及優化影像的亮度和對比度,使用者毋須為現場環境光暗而費神。優化設定更備有4級程度以供選擇,以配合個人不同需要,提高拍攝彈性。
創意自動拍攝模式及快速操控界面
對於DSLR入門者來說,或者是以筆者自身的經驗來講,接觸DSLR第一次拍攝所獲得的不是成就感,而是非常非常大的挫折感,不僅筆者有此感覺,連被筆者影響進入DSLR世界的死黨也有類似的看法。為了降低攝影初心者對於DSLR操作上的恐懼以及成品的挫折感,500D導入了創意自動拍攝模式(CA Mode)。此模式是以全自動拍攝機能為基礎,導入常會用到的進階設定讓使用者自行調整(例如調整不同光圈可造成不同的景深),透過這樣的學習機制,可讓初學者對於光圈與快門有個基礎與易於瞭解的概念。
↓這是啟動CA拍攝模式時,LCD螢幕所顯示的畫面。左邊其實是調整光圈,但以背景模糊←→清晰的方式來讓初心者學習景深的概念。至於右邊則是瞭解曝光補償的定義。
來看看規格
網路上很多人都有這疑問,到底與EOS 50D相比,EOS 500D有什麼輸給EOS 50D的地方呢?若以規格上來看,似乎是互有上下,但是以外觀操作上來說,還是有著蠻大的差異的。以下為EOS 500D的簡易規格。
‧感光元件為CMOS,尺寸22.3x14.9mm。總像素為1550萬像素,實際有效像素為1510萬像素。
‧可使用鏡頭為Canon EF或是EF-S鏡頭。鏡頭倍率必須乘上一點六倍。
‧支援除塵機能,包括自動於開關機時清潔感光元件、手動清潔感光元件,也可增添除塵資料於拍攝的影像上。
‧可拍攝JPEG及RAW(14bit)
‧色彩空間為sRGB或是Adobe RGB。
‧六種相片風格以及三種自訂相片風格。
‧支援色溫補償(偏移)機能。
‧支援高ISO降噪與長時間曝光降噪機能。
‧可校正鏡頭周邊亮度。
‧光學觀景窗為眼平五稜鏡。視野率約為95%,放大被率為0.87倍。
‧光學觀景窗內可顯示自動對焦資料(自動對焦點、對焦確認指示燈)、曝光資料(快門速度、光圈、ISO感光度、自動曝光鎖、曝光程度、曝光警告、重點測光圈)、閃燈資料(閃燈就緒、高速同步、閃燈曝光鎖、閃燈曝光補償)、影像資料(高光色調優先)、單色拍攝、白平衡修正、最大連續拍攝數量、SD記憶卡資料。
‧九點對焦點,中央為F2.8十字對焦點。
‧支援單張自動對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人工智能自動對焦以及手動對焦。
‧具有自動對焦輔助燈,輔助燈於自拍時兼倒數指示燈。
‧測光模式為 TTL光圈全開35區測光系統,可選擇權衡式測光、局部測光、重點測光以及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多種拍攝模式,包括程式自動曝光(全自動、人像、風景、近攝、運動、夜間人像、閃光燈關閉、創意自動、程式)、快門先決自動曝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自動景深自動曝光、手動曝光、E-TTL II自動閃光、短片拍攝。
‧ISO設定最低為ISO 100,最高為ISO 12800。
‧曝光補償可以以每1/2或1/3等級設定至±2。
‧快門速度最高1/4000s,最低為30秒,支援B快門拍攝。
‧內建GN為13的彈起式閃光燈。並可使用閃燈補償每1/2或1/3等級設定至±2。機頂備有熱靴,可外接閃燈。
‧最高連拍速度為每秒三點四張。於JPEG最大解析度與影像品質時,最高一次可連拍一百七十張照片,RAW約九張,RAW+JPEG為四張。
‧動態影像採用H2.64格式MOV檔案。每個短片的檔案大小不能超過4GB或持續時間不能超過29分鐘59秒。
‧LCD螢幕為三吋92萬像素高解析度螢幕,可調整七段亮度。
‧電池為專用鋰電池,若不開閃燈並單純以光學觀景窗來取景時,可拍攝約500張照片。
‧尺寸(寬 x高x厚)128.8 x 97.5 x 61.9 mm 。
‧重量約480克。
外觀檢視
筆者想,除了Pansonic G1之外,EOS 500D應該是筆者用過少數輕又小的DSLR吧?當然PENTAX的DSLR輕巧也是不在話下的,不過筆者對於P家系統完全不瞭解,所以僅能以舊有的經驗來感受500D的輕巧。500D的外型與450D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不同,以下筆者還是用老習慣,接上Canon EF50mm F1.4USM這一顆鏡頭來拍外型。至於為什麼不用隨盒所附的Kit鏡頭呢?沒有什麼原因,只是覺得不是很好看罷了。
↓由正面來看,面對相機的右側與左側兩邊的寬度相比,還是以左側的寬度較為寬大些,主要當然考量的就是因為左側是主要的握持處囉。500D的軍艦部較為低矮,想當然爾是因為五稜鏡較小的關係。
↓面對鏡頭左端可以看到內建閃燈彈起鈕與EOS的標誌,這樣的設計在EOS低階、中階DSLR上是一樣的設計。另外在EOS上方的小洞則是錄影時收音用的麥克風。比較可惜的是,500D並不支援外接麥克風。
↓面對機身左側則是向前傾斜的快門按鈕,這也並沒有什麼改變的設計。
↓位於快門鈕下方紅色的小洞,就是使用無線遙控快門RC-1或RC-5的紅外線訊號接收處。
↓隱藏在握把底部的則是防紅眼/倒數輔助燈。
↓軍艦部頂端的Canon標誌。
↓500D的側面,若是扣掉鏡頭的長度,其實500D看起來還蠻嬌小的。
↓RS-60E3電子快門線、USB/AV輸出與Mini HDMI連接埠都是設計在同一側內,外部以橡膠蓋蓋住。
↓另外一面則是記憶卡艙與握把的設計。500D可以加裝BG-E5電池握把。
↓記憶卡艙打開的樣子,筆者裝入的是8GB的SDHC記憶卡可正常使用。只是規格書上並未寫到支援的最高記憶卡容量為何。
↓接著來看機頂的配置。500D沒有機頂LCD螢幕,到底需不需要機頂LCD螢幕?其實端看個人的需求,有或沒有還是都可以操作相機就是了。筆者個人是都可以的。500D的機頂功能著重於右邊,包括上命令轉盤、電源開關以及攝影功能選擇轉盤,而ISO設定是獨立的按鈕。機頂中央部位為支援E-TTL的熱靴座。
↓電源開關是採用前後撥動的方式來開啟或關閉電源。攝影功能轉盤的轉動十分容易,每個攝影功能的區分感十分的明顯,攝影轉盤的配置與450D類似,不過500D多了CA與錄影功能選擇。此外,450D是黑底白色印刷字,但500D則是銀色底黑色字體的印刷。
↓三吋的LCD螢幕幾乎佔滿機背的大部分空間。主要操作按鈕分佈於LCD螢幕右方與左上方。
↓選單進入按鈕在LCD螢幕左上方,與傳統EOS DSLR系統的操作模式差不多。
↓位於機背右上方的兩顆按鈕,在拍攝時可以選擇對焦點以及曝光鎖定,於LV模式時,必須要按下*符號才能進行對焦與測光鎖定。播放模式時,則是照片的放大與縮小,還有縮圖檢視功能。
↓500D的光學觀景窗OVF還算是清晰,不過以OVF取景時雖然視野上看起來小了一點。屈光度調整轉盤設計在OVF的右上方。
↓在光學觀景窗下方兩片黑色長方形的東西是感應器,當使用者使用觀景窗取景時,感應器會有所做動,將LCD螢幕給予關閉。
↓雖然直接按下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按鈕後,可以透過LCD螢幕調整許多拍攝時的設定。但這四顆按鈕的功能配置與450D是不一樣的設計,例如向上的按鈕在450D上是測光模式切換按鈕。而500D是WB按鈕。其實Canon還是將比較常用的設定功能予以獨立出來。例如白平衡、自動對焦模式、自拍/遙控器拍攝模式以及相片風格選擇是蠻方便的一個設計。WB按鈕的左上方的小按鈕,是LV模式啟動用按鈕(這按鈕在450D卻是WB用的按鈕),在錄影模式時,此按鈕則是錄影/錄影停止用的功能。
↓錄影後播放檢視時,聲音就是由這個小小的喇叭所傳出。
↓機底的樣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唯一可以說的是這一台測試機是MIJ的吧?
↓電池艙打開的樣子。說真的,500D還蠻省電的。
↓電池容量為1080mAh。
↓充電器、電池與500D合照。充電器立起來的高度跟500D要差不多了。
↓說實話,筆者不是很喜歡觀景窗上的眼罩材質,超容易黏著灰塵還是毛屑的。
↓將鏡頭取下,透過反光鏡可以隱約看到500D的九個對焦點。
↓支援的鏡頭EF跟EF-S都可以喔。筆者自己本身有EF跟EF-S鏡頭,不過這次測試時都是用EF系列。
↓鏡頭訊號傳遞接點。
↓將反光鏡升起,快門簾打開,就可以看到由低通道濾鏡所覆蓋的CMOS感光元件。
↓將相機稍微側一點,可以看到在反光鏡下方有三個小洞,這是「對焦模組」影像進入處。
↓到底500D有多小?實際用手拿著示範拍幾張照片大概就可以區分出來了。
LCD操作畫面檢視
500D的選單大致上是與450D一樣的。但在拍攝時LCD螢幕上所顯示的各個資訊位置確有蠻大的不同。筆者是相信熟悉450D選單配置的人,其實操作500D的選單是蠻容易的事情。筆者僅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很順暢的操作選單設定以及功能設定。
↓首先來看轉盤上各種拍攝模式時,LCD螢幕上所顯示的各種不同畫面。
↓錄影畫面時的樣子。按下*號按鈕,就可以進行自動對焦。不過筆者測試過後的感想是..........還是手動對焦比較好用
↓當按下*號之後,對焦完成會出現綠色的方框。對了!500D於LV模式下對焦框可以用上下左右按鈕來移動對焦點的位置。
↓為了讓錄影的畫面力求水平,所以500D的格線選擇筆者選擇了「格線2」的設定。設定完之後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由於500D支援臉部對焦功能,所以螢幕畫面的左上方就出現了一個人臉加AF的標誌。照片風格則是在下一個圖示。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MENU按鈕,就可以進行格線的設定。還有設定動畫解析度格式、自動對焦模式,甚至還可以只錄影不收入聲音的設定都有。
↓筆者沒有藍光光碟機,也還找不到可以放Full HD影片的網路免費空間,所以都是用1280x720的解析度來錄影。起碼Youtube還可以撐著用。
↓來試試看臉部對焦有沒有出現對焦方格。可能筆者用的早安少女組的照片不夠清晰,所以只出現一個對焦方格。
↓回頭來看機背上四方向按鈕以及其他按鈕的作用。首先介紹ISO設定500D的ISO有九種設定可以選擇。最高為ISO HI,也就是ISO 12800。至於大家可接受的ISO設定為何?筆者用實拍來給各位看看。
左ISO 100‧中ISO 200‧右ISO 400
左ISO 800‧中ISO 1600‧右ISO 3200
左ISO 6400‧右ISO 12800
ISO 1600開始暗部就有噪點產生,不過還算是輕微。至於ISO 3200之後噪點的程度就越來越嚴重。以筆者自己可以接受是不開啟高ISO降噪時,ISO設定最高為ISO 3200。
↓接著開啟高ISO降噪功能,一樣以各個ISO設定各拍一張,並且予以放大至百分之一百的等級予以裁切。所使用的設定與鏡頭還是維持原廠出廠設定,唯有將高ISO降噪功能打開。首先測試ISO 1600時的設定。將高ISO降噪分別予以關閉、低、一般與高這四種選項各拍一張。
左關閉‧中低‧右一般
高
打從用過了無敵兔之後,對於DSLR可以錄影的機能,筆者充滿了興趣,也可以說是跌入其中。雖然無敵兔在錄影機的對焦方式上,並不是這麼的方便,不過只要上了腳架且熟悉手動對焦的動作之後,加上好的劇本以及流暢的分鏡之後,其實也可以拍出不輸給專業影片的效果。只可惜筆者限於口袋不夠深,因此到現在還在猶豫到底要不要花這一筆錢,將自己推向這個火坑中。
打從EOS 300D出現之後,Canon在入門款式的DSLR開始成形。爾後經歷了EOS 350D、EOS 400D到EOS 450D,讓許多人踏入,或者是墜入攝影的無底深淵之中。還記得筆者第一次使用的DSLR就是EOS 300D,體積雖然跟中階款的EOS 10D、EOS 20D差不多大,不過低廉的價格以及還算蠻好用的操作機能,加上不輸給中階款DSLR的畫質表現,讓許多對於當年高貴的DSLR領域有著新的進入點機會,也因為EOS 300D的使用經驗,讓筆者購入了生平第一台DSLR—Canon EOS D60。
在眾人千呼萬喚之下,市場佔有率一直不錯的EOS 450D,終於有了後繼機種。在EOS 500D尚未推出之際,照例網路上到處充滿了流言,例如依照EOS 300D以來的型號規則,EOS 450D的後繼機種應該是EOS 500D,關於型號的猜測大家倒是都猜對了。至於其他部分,例如使用92萬像素3吋的LCD螢幕(這一點猜對),可拍攝FULL HD影片(這一點也猜對),還有九點對焦點選擇功能等,其實正式上市的規格跟大家猜測的都差不多。唯有讓筆者覺得遺憾的就是EOS 500D在錄影的收音部分無法外接麥克風吧?
EOS 500D的規格與特點檢視
EOS 500D所使用的影像感光元件為一千五百一十萬像素的CMOS感測器,與EOS 450D相同,為APS-C的規格,所以裝上鏡頭之後,焦長必須乘上一點六倍,對於廣角端的攝影或錄影來說,想必大家也都習慣,也應該也有不少人有超廣角的鏡頭來搭配使用。於望遠端的錄影或攝影時,乘上一點六倍的倍率,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拍攝需要望遠鏡頭輔助的主題時是很不錯用的。
500D所使用的影像感測器是全新的設計,能夠有效的降低影像雜訊以及提升影像的動態範圍。配合DIGIC 4這一顆影像處理引擎(450D則是DIGIC III),以高速的運算能力可以處理更龐大的影像數據。不僅可以讓相機的啟動速度更快,操控的反應也更即時,遇到重要的畫面之際,也能降低精彩畫面Loss的機率。擁有14bit的A/D轉換處理技術,讓500D的單一色彩擁有16384的色階,這樣的能力尤其可以讓RAW檔案中的色彩與漸層更為豐富與憑順,拍攝色階需求較高的照片,例如天空、水面、膚色、光影變化等更為方便。
最高ISO的設定往上拉至ISO 12800,就算是在光線不足或者是無法使用閃光燈的場合中, 運用高ISO的方式來拍攝後,透過DIGIC 4加上高ISO降噪功能(使用者可自行設定消除雜訊的強度,包括標準、強、弱或關閉,讓使用者可以掌握最高的靈活度,拍攝出最理想的影像效果),可以獲得蠻純淨的影像(關於500D的各階段ISO表現以及降噪功能,在後文中會測試給大家看看)。
Full HD攝影第二台
打從D90的推出,DSLR可以拍攝動畫,由原本只是大家的幻想變成真實,隨後的無敵兔,Panasonic即將推出的GH1等,分別都是可以更換鏡頭,並且可以拍攝HD(或Full HD)影像解析度的動畫。也因為DSLR可拍攝動畫的機能誕生之後,使得原本價位高不可攀的數位攝影機功能,有著便宜與可部分取代功能的產品讓消費者選擇。
500D是Canon DSLR家族中第二款可以錄影Full HD機能的DSLR,想當然爾,下一款的中階,可能EOS 50D的後繼機種,也將會加載Full HD錄影機能了。不過還是等真正相機推出之後才知道囉。現在還是回到主題500D上吧。EOS 500D除了可拍攝1920x1080解析度的動態影像之外(解析度1920x1080時4GB記憶卡最高可錄影十二分鐘。1280x720時最高一次可錄影約十八分鐘的HD影像,至於SD格式640x480時,則可拍攝約24分鐘影片),對於只想在網路上分享,又不希望浪費時間在轉檔壓縮降解析度的過程之中,則可以選擇1280x720的動態影像解析度設定。
想要再省記憶卡的人,則可選擇640x480解析度的動態影像設定。而且500D在錄影時,還是可以按下拍攝快門,拍攝靜態照片(錄影時拍攝靜態照片的解析度,端看使用者的設定,最高可達一千五百一十萬像素的解析度照片)。
500D延續著無敵兔的動態影像規格,採用H.264編碼,MOV格式來儲存影片檔案,也就是只要電腦上有安裝了QuickTime播放器,就可以直接將500D所錄影的檔案予以播放出來,無須轉檔或是使用特殊的影像播放軟體就可以觀賞了。
三吋92萬像素LCD螢幕
由Nikon D3率先打響的九十二萬像素LCD螢幕的規格之後,到現在來看,廠商導入的意願似乎並沒有很高。想要體驗九十二萬像素解析度的魅力,也僅有幾台相機可以選擇(包括RICOH CX1),是廠商不願意增加成本?還是認為二十三萬像素解析度就已經足夠?這一點筆者是不知道廠商如何想的,不過500D倒是在入門門檻的DSLR相機上,裝上了92萬像素三吋LCD螢幕。
以筆者自己使用的感覺來說,開啟動態錄影模式時,都是用手動對焦的方式來對焦,相對的若是LCD螢幕的尺寸不夠大且解析度低的話,再怎麼努力透過LCD螢幕來對焦,恐怕實際對焦到的與透過LCD螢幕上所看到的會有一段落差。
不過500D給筆者的感覺就是在透過LCD螢幕取景,手動對焦的成功率幾乎有八成五以上。加上170度的可視角度,還有LCD螢幕表面加上多重塗膜,不但能有效防反光,更能防止塵埃或污垢積聚,讓螢幕保持清潔。而500D的LiveView模式下,還可啟動人臉對焦機能,同時間最多可辨識到三十五張臉孔,並且可以選擇其中一張臉孔作為自動對焦的對焦點。
自動優化影像與自動亮度優化功能
自動優化影像的功能在450D上就已經有此機能了,自動優化影像的功能適用於自動調節及優化影像的光度和對比度。500D的所有曝光模式都可以使用,而且同時利用了臉孔檢測技術(Face Detection),能有效的修正在背光環境下出現的主體臉部過暗的情況。
至於自動亮度優化功能則是由EOS-1D Mark III專業級機種的首見,入門的450D上已經有此機能,如今也一樣下載至500D上。自動亮度優化功能(Auto Lighting Optimizer),可針對背光或低對比度的拍攝場景,自動分析及優化影像的亮度和對比度,使用者毋須為現場環境光暗而費神。優化設定更備有4級程度以供選擇,以配合個人不同需要,提高拍攝彈性。
創意自動拍攝模式及快速操控界面
對於DSLR入門者來說,或者是以筆者自身的經驗來講,接觸DSLR第一次拍攝所獲得的不是成就感,而是非常非常大的挫折感,不僅筆者有此感覺,連被筆者影響進入DSLR世界的死黨也有類似的看法。為了降低攝影初心者對於DSLR操作上的恐懼以及成品的挫折感,500D導入了創意自動拍攝模式(CA Mode)。此模式是以全自動拍攝機能為基礎,導入常會用到的進階設定讓使用者自行調整(例如調整不同光圈可造成不同的景深),透過這樣的學習機制,可讓初學者對於光圈與快門有個基礎與易於瞭解的概念。
↓這是啟動CA拍攝模式時,LCD螢幕所顯示的畫面。左邊其實是調整光圈,但以背景模糊←→清晰的方式來讓初心者學習景深的概念。至於右邊則是瞭解曝光補償的定義。
來看看規格
網路上很多人都有這疑問,到底與EOS 50D相比,EOS 500D有什麼輸給EOS 50D的地方呢?若以規格上來看,似乎是互有上下,但是以外觀操作上來說,還是有著蠻大的差異的。以下為EOS 500D的簡易規格。
‧感光元件為CMOS,尺寸22.3x14.9mm。總像素為1550萬像素,實際有效像素為1510萬像素。
‧可使用鏡頭為Canon EF或是EF-S鏡頭。鏡頭倍率必須乘上一點六倍。
‧支援除塵機能,包括自動於開關機時清潔感光元件、手動清潔感光元件,也可增添除塵資料於拍攝的影像上。
‧可拍攝JPEG及RAW(14bit)
‧色彩空間為sRGB或是Adobe RGB。
‧六種相片風格以及三種自訂相片風格。
‧支援色溫補償(偏移)機能。
‧支援高ISO降噪與長時間曝光降噪機能。
‧可校正鏡頭周邊亮度。
‧光學觀景窗為眼平五稜鏡。視野率約為95%,放大被率為0.87倍。
‧光學觀景窗內可顯示自動對焦資料(自動對焦點、對焦確認指示燈)、曝光資料(快門速度、光圈、ISO感光度、自動曝光鎖、曝光程度、曝光警告、重點測光圈)、閃燈資料(閃燈就緒、高速同步、閃燈曝光鎖、閃燈曝光補償)、影像資料(高光色調優先)、單色拍攝、白平衡修正、最大連續拍攝數量、SD記憶卡資料。
‧九點對焦點,中央為F2.8十字對焦點。
‧支援單張自動對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人工智能自動對焦以及手動對焦。
‧具有自動對焦輔助燈,輔助燈於自拍時兼倒數指示燈。
‧測光模式為 TTL光圈全開35區測光系統,可選擇權衡式測光、局部測光、重點測光以及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多種拍攝模式,包括程式自動曝光(全自動、人像、風景、近攝、運動、夜間人像、閃光燈關閉、創意自動、程式)、快門先決自動曝光、光圈先決自動曝光、自動景深自動曝光、手動曝光、E-TTL II自動閃光、短片拍攝。
‧ISO設定最低為ISO 100,最高為ISO 12800。
‧曝光補償可以以每1/2或1/3等級設定至±2。
‧快門速度最高1/4000s,最低為30秒,支援B快門拍攝。
‧內建GN為13的彈起式閃光燈。並可使用閃燈補償每1/2或1/3等級設定至±2。機頂備有熱靴,可外接閃燈。
‧最高連拍速度為每秒三點四張。於JPEG最大解析度與影像品質時,最高一次可連拍一百七十張照片,RAW約九張,RAW+JPEG為四張。
‧動態影像採用H2.64格式MOV檔案。每個短片的檔案大小不能超過4GB或持續時間不能超過29分鐘59秒。
‧LCD螢幕為三吋92萬像素高解析度螢幕,可調整七段亮度。
‧電池為專用鋰電池,若不開閃燈並單純以光學觀景窗來取景時,可拍攝約500張照片。
‧尺寸(寬 x高x厚)128.8 x 97.5 x 61.9 mm 。
‧重量約480克。
外觀檢視
筆者想,除了Pansonic G1之外,EOS 500D應該是筆者用過少數輕又小的DSLR吧?當然PENTAX的DSLR輕巧也是不在話下的,不過筆者對於P家系統完全不瞭解,所以僅能以舊有的經驗來感受500D的輕巧。500D的外型與450D其實並沒有多大的不同,以下筆者還是用老習慣,接上Canon EF50mm F1.4USM這一顆鏡頭來拍外型。至於為什麼不用隨盒所附的Kit鏡頭呢?沒有什麼原因,只是覺得不是很好看罷了。
↓由正面來看,面對相機的右側與左側兩邊的寬度相比,還是以左側的寬度較為寬大些,主要當然考量的就是因為左側是主要的握持處囉。500D的軍艦部較為低矮,想當然爾是因為五稜鏡較小的關係。
↓面對鏡頭左端可以看到內建閃燈彈起鈕與EOS的標誌,這樣的設計在EOS低階、中階DSLR上是一樣的設計。另外在EOS上方的小洞則是錄影時收音用的麥克風。比較可惜的是,500D並不支援外接麥克風。
↓面對機身左側則是向前傾斜的快門按鈕,這也並沒有什麼改變的設計。
↓位於快門鈕下方紅色的小洞,就是使用無線遙控快門RC-1或RC-5的紅外線訊號接收處。
↓隱藏在握把底部的則是防紅眼/倒數輔助燈。
↓軍艦部頂端的Canon標誌。
↓500D的側面,若是扣掉鏡頭的長度,其實500D看起來還蠻嬌小的。
↓RS-60E3電子快門線、USB/AV輸出與Mini HDMI連接埠都是設計在同一側內,外部以橡膠蓋蓋住。
↓另外一面則是記憶卡艙與握把的設計。500D可以加裝BG-E5電池握把。
↓記憶卡艙打開的樣子,筆者裝入的是8GB的SDHC記憶卡可正常使用。只是規格書上並未寫到支援的最高記憶卡容量為何。
↓接著來看機頂的配置。500D沒有機頂LCD螢幕,到底需不需要機頂LCD螢幕?其實端看個人的需求,有或沒有還是都可以操作相機就是了。筆者個人是都可以的。500D的機頂功能著重於右邊,包括上命令轉盤、電源開關以及攝影功能選擇轉盤,而ISO設定是獨立的按鈕。機頂中央部位為支援E-TTL的熱靴座。
↓電源開關是採用前後撥動的方式來開啟或關閉電源。攝影功能轉盤的轉動十分容易,每個攝影功能的區分感十分的明顯,攝影轉盤的配置與450D類似,不過500D多了CA與錄影功能選擇。此外,450D是黑底白色印刷字,但500D則是銀色底黑色字體的印刷。
↓三吋的LCD螢幕幾乎佔滿機背的大部分空間。主要操作按鈕分佈於LCD螢幕右方與左上方。
↓選單進入按鈕在LCD螢幕左上方,與傳統EOS DSLR系統的操作模式差不多。
↓位於機背右上方的兩顆按鈕,在拍攝時可以選擇對焦點以及曝光鎖定,於LV模式時,必須要按下*符號才能進行對焦與測光鎖定。播放模式時,則是照片的放大與縮小,還有縮圖檢視功能。
↓500D的光學觀景窗OVF還算是清晰,不過以OVF取景時雖然視野上看起來小了一點。屈光度調整轉盤設計在OVF的右上方。
↓在光學觀景窗下方兩片黑色長方形的東西是感應器,當使用者使用觀景窗取景時,感應器會有所做動,將LCD螢幕給予關閉。
↓雖然直接按下上下左右四個方向按鈕後,可以透過LCD螢幕調整許多拍攝時的設定。但這四顆按鈕的功能配置與450D是不一樣的設計,例如向上的按鈕在450D上是測光模式切換按鈕。而500D是WB按鈕。其實Canon還是將比較常用的設定功能予以獨立出來。例如白平衡、自動對焦模式、自拍/遙控器拍攝模式以及相片風格選擇是蠻方便的一個設計。WB按鈕的左上方的小按鈕,是LV模式啟動用按鈕(這按鈕在450D卻是WB用的按鈕),在錄影模式時,此按鈕則是錄影/錄影停止用的功能。
↓錄影後播放檢視時,聲音就是由這個小小的喇叭所傳出。
↓機底的樣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唯一可以說的是這一台測試機是MIJ的吧?
↓電池艙打開的樣子。說真的,500D還蠻省電的。
↓電池容量為1080mAh。
↓充電器、電池與500D合照。充電器立起來的高度跟500D要差不多了。
↓說實話,筆者不是很喜歡觀景窗上的眼罩材質,超容易黏著灰塵還是毛屑的。
↓將鏡頭取下,透過反光鏡可以隱約看到500D的九個對焦點。
↓支援的鏡頭EF跟EF-S都可以喔。筆者自己本身有EF跟EF-S鏡頭,不過這次測試時都是用EF系列。
↓鏡頭訊號傳遞接點。
↓將反光鏡升起,快門簾打開,就可以看到由低通道濾鏡所覆蓋的CMOS感光元件。
↓將相機稍微側一點,可以看到在反光鏡下方有三個小洞,這是「對焦模組」影像進入處。
↓到底500D有多小?實際用手拿著示範拍幾張照片大概就可以區分出來了。
LCD操作畫面檢視
500D的選單大致上是與450D一樣的。但在拍攝時LCD螢幕上所顯示的各個資訊位置確有蠻大的不同。筆者是相信熟悉450D選單配置的人,其實操作500D的選單是蠻容易的事情。筆者僅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很順暢的操作選單設定以及功能設定。
↓首先來看轉盤上各種拍攝模式時,LCD螢幕上所顯示的各種不同畫面。
↓錄影畫面時的樣子。按下*號按鈕,就可以進行自動對焦。不過筆者測試過後的感想是..........還是手動對焦比較好用
↓當按下*號之後,對焦完成會出現綠色的方框。對了!500D於LV模式下對焦框可以用上下左右按鈕來移動對焦點的位置。
↓為了讓錄影的畫面力求水平,所以500D的格線選擇筆者選擇了「格線2」的設定。設定完之後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由於500D支援臉部對焦功能,所以螢幕畫面的左上方就出現了一個人臉加AF的標誌。照片風格則是在下一個圖示。
↓按下機背左上方的MENU按鈕,就可以進行格線的設定。還有設定動畫解析度格式、自動對焦模式,甚至還可以只錄影不收入聲音的設定都有。
↓筆者沒有藍光光碟機,也還找不到可以放Full HD影片的網路免費空間,所以都是用1280x720的解析度來錄影。起碼Youtube還可以撐著用。
↓來試試看臉部對焦有沒有出現對焦方格。可能筆者用的早安少女組的照片不夠清晰,所以只出現一個對焦方格。
↓回頭來看機背上四方向按鈕以及其他按鈕的作用。首先介紹ISO設定500D的ISO有九種設定可以選擇。最高為ISO HI,也就是ISO 12800。至於大家可接受的ISO設定為何?筆者用實拍來給各位看看。
左ISO 100‧中ISO 200‧右ISO 400
左ISO 800‧中ISO 1600‧右ISO 3200
左ISO 6400‧右ISO 12800
ISO 1600開始暗部就有噪點產生,不過還算是輕微。至於ISO 3200之後噪點的程度就越來越嚴重。以筆者自己可以接受是不開啟高ISO降噪時,ISO設定最高為ISO 3200。
↓接著開啟高ISO降噪功能,一樣以各個ISO設定各拍一張,並且予以放大至百分之一百的等級予以裁切。所使用的設定與鏡頭還是維持原廠出廠設定,唯有將高ISO降噪功能打開。首先測試ISO 1600時的設定。將高ISO降噪分別予以關閉、低、一般與高這四種選項各拍一張。
左關閉‧中低‧右一般
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