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打鳥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拍不清晰


拍鳥歸來全是糊片?沒學會這5點,不糊才怪!
2019/03/26 來源:FUN視覺 攝影


拍鳥也被稱為「打鳥」,是不少攝友所熱衷的,並且被視為一種很考驗拍攝技術的題材。很多攝友在打鳥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拍不清晰,因此關於打鳥的參數選擇、相機設置、拍攝方法等也都是圍繞「拍清晰」這一核心展開的。下面好機友攝影就通過這篇文章和各位聊一聊到底該如何「打鳥」。

目錄

一. 器材選擇

二. 參數設置

三. 相機設置

四. 開始拍攝

五. 拍鳥禁忌

一. 器材選擇

1、業餘愛好者

➤相機:如果您只是想去動物園啊,公園啊,拍出清晰的鳥類照片,那麼一款入門級單反就足夠了,比如佳能的800D,或者尼康的D5600。當然,如果您有更好的相機,比如6D2、D750,那麼拍攝起來會更輕鬆。

因為更多的對焦點、速度更快的對焦系統,更強的連拍能力等都會明顯提高打鳥的成功率。

佳能800D


尼康D5600


➤鏡頭:在公園或者是在動物園拍攝鳥類時,很多鳥都不是很怕人(見人見多了),因此我們可以在比較近的距離拍攝。即便如此,一隻長焦端能夠達到

200mm焦距的鏡頭還是必須的,這樣可以讓鳥類在你的畫面中占有足夠大的比例。


比如佳能的70-300mm鏡頭,尼康的18-300mm鏡頭都是性價比非常高的選擇,想要成像質量更高一些,也可以選擇70-200mm這類高品質變焦鏡頭。

佳能 70-300mm


尼康18-300mm

2、打鳥發燒友

如果您是打鳥發燒友,或者是職業野生動物攝影師,希望獲得高質量的鳥類圖片,那麼入門級的器材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能夠在野外更嚴苛的條件下拍攝出高質量的畫面,你需要性能更強的器材。

不看說明書,快速玩轉相機出大片!匹配47款相機、5380分鐘原創視頻

淘寶搜索「好機友攝影」或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相機:要捕捉雀鳥飛行、獵食的動作,相機反應一定要夠快,這裡所指的反應是指對焦及連拍速度。

基本上愈是高級數的單眼相機,對焦系統便愈先進,連拍速度也較快,快門時滯(按下快門鍵與實際曝光之間的時間)及觀景器遮黑時間也較短,對於拍攝動態的鳥類相片較為有利。

此外高級的單眼相機通常會有較多的對焦點數,覆蓋畫面的較大範圍,即使鳥類偏離畫面中間仍可準確對焦。

而對焦點中,如果當中的十字對焦點數目愈多,對焦反應便愈靈敏,對於拍攝淨色的鳥類會有較佳的表現。

所以像尼康或佳能的專業級旗艦機型D5或者佳能的1DXm2是最佳選擇,當然普及度更高的D850以及5D4依然可以勝任。

佳能1DXm2


尼康D5


➤鏡頭:對於打鳥發燒友來講,動物園或者公園裡的鳥顯然是不能滿足他們了,而是要到野外去打野鳥。野鳥的警惕性要比動物園或者公園裡的鳥高非常多,所以超長焦鏡頭是拍攝野鳥的最基本條件。

如果想了解更多、更全面攝影技巧,推薦您閱讀雷波老師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攝影入門輕鬆拍出好照片》一書。

400mm至500mm焦距的超長焦鏡頭已經是基本級數,有時由於距離太遠還得裁剪一下,如光圈夠大(如500mm f/4)也可加上一個1.4x增距鏡使用。


以焦距而言,600mm自然是更加理想,不過由於重量比500mm高出不少,使用此類焦距的」打鳥「愛好者為數不多。現時也有的高倍變焦DC,焦距可達800mm以上,比專業拍友的600mm大炮更強,只不過對焦及連拍速度較慢,拍攝一些靜態的鏡頭還是應付得來的。

尼康 AF-S Nikkor 600mm f/4G ED VR


佳能 EF 600mm f/4 L IS II USM

➤三腳架:無論是專業級的單眼相機還是超長焦鏡頭,其重量不可小覷,甚至會超過6KG,因此三腳架就是必須品了。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mzLxaME.html


雲台方面,最基本可以使用球形雲台,在追蹤雀鳥時鬆開雲台鎖來拍攝,以幫助穩定鏡頭。

較專業的可以用懸臂架,亦即俗稱的鞦韆架,上部由一個活動架組成,可將鏡頭連同鏡頭架裝上插板,下方則為水平轉向軸,兩者配合便可令沉重的器材靈活擺動。

至於在三腳架方面,除了要注意負重之外,同時也可留意抗扭及吸震能力,後兩者對三腳架的穩定性都有很大影響。

關於三腳架的選購及使用,好機友攝影推送過一篇非常全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攝友可前往閱讀:

百諾三腳架 最高承重25kg


二.參數設置

想要拍出清晰的鳥類畫面,合理的參數設置是必須的,光圈、快門、ISO哪一環出現問題都無法拍攝出清晰的畫面。

1、光圈

大光圈雖然可以拍出淺景深令背景變模糊,但在長焦下已經很容易令景深變淺(參考拍出淺景深的教學),而且飛鳥會移動,景深過淺很容易令主體變模糊,因此在拍攝飛鳥時不妨使用 f/5.6 - 8 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範圍而又能突出主體。

如果您對景深不太了解,請閱讀好機友攝影之前推送過的文章:

2、快門

根據要拍攝的鳥類動作來決定要保持的快門速度,一般會用上比較快的快門速度,對於飛行中的鳥類,1/1000s 或以上可以清晰捕捉到它們的動作。

而比較平靜,在休息的雀鳥最好也能保持最低 1/320s 的快門速度。如果你是用長焦,記得符合「安全快門」以免手震。關於安全快門的概念,好機友攝影之前推送的有關防抖內容中進行了講解,不清楚的攝友可前往閱讀:

當然如果你想營造特殊的拍攝效果,也可以使用稍慢的快門進行拍攝,這部分內容在下文會詳細介紹。

3、ISO

在第二和第三點我們知道光圈不要太大,快門又要快,那麼要讓雀鳥有正確曝光我們便要提升 ISO 了!

在大白天使用高ISO不會對相片質素有著重大影響,而且現在相機內置或後制軟體的除雜訊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 ISO 啊!

按當時的環境光線來調節適當的 ISO 值,ISO1600、3200,甚至是12800的感光度數值都是可以使用的!始終記住一點,噪點多總比拍糊強!

三.相機設置

1、曝光模式選擇

在「二.參數設置」這部分內容中詳細講解了曝光三要素該如何設置,可見對於打鳥來說,每一個參數都最好通過手動來進行調整。因此曝光模式中強烈建議使用M擋進行拍攝。

如果您對控制曝光不太熟練的話,這裡有個小技巧,在使用M擋的情況下,手動設置自己需要的光圈和快門速度,然後ISO調節為AUTO模式。

這樣相機會自動提供合適的ISO讓畫面亮度正常,並且拍攝出的畫面也不會因為景深或者快門速度的原因導致畫面模糊。

2、對焦範圍選擇

很多長焦鏡頭都可以切換自動對焦的距離範圍,以減少浪費不必要的對焦時間。在拍鳥時,一般會選擇較遠距離的範圍,這樣有助於進一步減少對焦時間,避免錯過最佳拍攝時機。

以尼康70-200mm鏡頭為例,選擇5m-∞即可讓相機不考慮5m以內的對焦,從而對遠處景物對焦時的速度更快,對於打鳥來講非常實用。

3、對焦模式選擇

鳥兒在飛行、嬉戲、捕食時動作都非常迅速和靈敏,這就要求攝影師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精確對焦,建議使用人工智慧伺服自動對焦(佳能),AF-C也就是連續自動對焦(尼康),以保證在鳥兒運動時焦點隨時鎖定在其身上。

4、對焦區域模式選擇

如果您的相機對焦能力足夠強大,比如使用的尼康D5、D850等高端機型,那麼可以使用多點對焦、區域對焦等功能來撲捉飛行中的鳥。

如果你相機的對焦功能沒那麼強大,那麼你你可以用單點對焦,並且儘量使用中心對焦來完成對焦就可以了。

原因在於高端機型在使用區域對焦模式時依然能夠保證每個對焦點都有準確且快速的對焦能力。

而一些入門機型,雖然也可以使用區域對焦模式,但區域中對焦點的對焦能力卻參差不齊,導致鏡頭出現拉風箱等情況,此時就乾脆使用單點對焦模式,並選擇對焦能力最強的中央對焦點進行對焦即可。

5、驅動模式選擇

拍攝鳥類時,驅動模式選擇高速連拍模式比較合適。高速連拍可以記錄飛鳥的多個形態以及翅膀的揮舞角度,有利於選出最精彩的畫面。

另外在飛鳥時,即便快門速度在安全快門以上,也可能會出現手抖導致畫面模糊的情況。

那麼使用高速連拍模式同時拍攝4、5張照片,幾乎肯定可以選出一張拍攝清晰的畫面(前提是快門速度足夠高,並且對焦準確)。

6、測光模式選擇

測光模式建議選擇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原因在於拍攝鳥類的照片,鳥類本身所占畫面比例往往較小。在使用評價測光、矩陣測光等平均測光模式時,就往往會因為大面積的天空或者是其他背景導致飛鳥的曝光不準確。因此使用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模式對鳥類身體測光可以保證主體的曝光正確。

釋放照片美感,將照片變成為作品!300個案例、5950分鐘原創視頻


另外如果使用M擋曝光模式,完全可以尋找附近亮度相似的景物試拍幾張,從而確定合適的曝光參數。

四.開始拍攝

1、了解鳥的習性

如果不了解鳥的生活習性,你可能根本就找不到鳥,或者是拍不出理想的效果。

以野生雀鳥為例,它們習慣早上及黃昏覓食,下午通常會休息,如果想拍攝飛行、覓食等動態就要注意拍攝時間。

另外在濕地覓食的候鳥活動範圍也會受潮汐影響,例如在大潮退時會顯現出大片的沼澤,雀鳥覓食時就會有空間走遠一點避開人類,拍攝起來會較困難。

相反在大潮漲時,潮水將沼澤泥地全部覆蓋,雀鳥就根本不會在水面覓食,只會在樹上休息,所以在潮汐漲退之間是最佳的拍攝時間。

2、隱蔽自己

鳥類的警惕性很高(動物園的除外),稍不留意就會飛走,所以隱蔽好自己才能夠打下拍攝的基礎。

隱蔽自己最基本的當然是減低聲浪,一些噪音如電話鈴聲、談話聲音等都會令雀鳥變得警覺。

此外衣物亦儘量避免鮮艷的顏色,穿較接近大自然的顏色(如啡、綠色)會有「保護色「的作用,所以有些鳥攝愛好者拍攝時會穿上迷彩軍服,甚至將鏡頭包上迷彩偽裝。

3、追焦技巧

打鳥的對焦情況非常複雜,但基本上是兩種,平行式追焦 與 對頭式追焦。其他任何對焦情況無非在這兩種之間。

A --平行式追焦

這種對焦追焦方式是指正側面拍攝角度,也就是你的拍攝方向(鏡頭指向)和鳥的飛行方向垂直。


這種對焦的角度非常普遍,常見於小光圈的長焦距鏡頭拍攝,如一些f8,F11的折返式長焦鏡頭,這個角度對焦的好處是在鳥飛行的可拍攝過程中,鳥身和鏡頭之間的距離變化是最小的,所以像折返鏡的f8,f11小光圈的大景深可以穩穩地把鳥裝在裡面,對上焦了就不會跑焦,鏡頭的追焦性能基本用不上,成功率高。以前說是個長焦,甚至手動長焦頭都能打飛鳥就是指這種角度。

B--對頭式追焦

鳥正面對著你飛過來,最說明問題的是這張照片:

這樣的角度拍飛鳥,鳥到鏡頭距離每秒鐘都在改變。這是最難的對焦,對相機,鏡頭,和攝影技巧的要求也都是最高的,也是打鳥最燒錢的拍法,因為折返類鏡頭拍這樣的片子,鳥速度一快就基本上是浮雲,540 640,328這樣的專業大炮的優勢就出來了。

這裡我要囉嗦一點,因為這樣的片子的對焦速度拍攝速度要求極高,比如你對上了開始拍,第一張入焦後連拍,一秒3張的機子,你拍第二張時是0.34秒以後,0.34秒,一隻快鷹,比如HARRIS HAWK,一定飛出鏡頭的景深,就出焦了,你最多只有第一張入焦。

打鳥機一秒8張10張,第二,第三幅還在0.25秒內,加上它超過10個以上的CROSS TYPE對焦點會連續矯正性的追焦,就有可能有3-4張入焦。

這就是為什麼相機的連拍速度,和高檔鏡頭的對焦速度這麼重要,F2.8,F4的鏡頭進光量大,清晰度高,對比度的敏感度高對焦時即時完成,折返鏡F8,F11對焦的程低光時0.1-0.2秒,剛對上又失焦了,所以除非是很遠很慢的鳥,折返鏡對頭追基本上沒法對上焦。

對頭追焦對攝影師的技術的要求也最高,專業打鳥的攝影師差不多都是使用後鍵對焦,方法和原因如下 :

通常對焦方式是快門鈕壓一半,合焦後再全壓拍照,對頭追焦時,再強大的專業相機鏡頭組合,對上一次焦後連拍到4張左右,鏡頭相機的追焦能力也到頭了,這個入焦的保持過程在0.3-0.5秒左右。

攝影師要是專業打鳥的要在這個期間儘可能多的拍照,就會不用快門鈕對焦,而是用拇指壓迫機身背後頂端AF-ON按鈕對焦(大部分SLR的這個按鈕都在同樣的地方),而食指只負責壓快門鈕拍片。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當我們用同一快門按鈕操作時,對焦和拍片是兩步,無倫你多快,一定會有0.1-0.2秒的過渡。打鳥對頭追焦時,這時間差往往是出片關鍵。

分開後兩個按鈕操作壓快門的瞬間和你想拍的瞬間可以基本同步,少了過渡時間。

這個動作需要大量練習來熟悉,我現在基本上任何對焦都是用這個方法,已成為習慣。

關於後鍵對焦,好機友攝影之前推送過詳細的文章進行介紹,感興趣的攝友可前往閱讀:

外拍時,新手和老手對頭追拍的聲音一下就聽得出,鳥兒起飛時新手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對一次焦,一口氣拍到Buffer滿了,希望十幾張都入焦,對頭追時是不可能的,所以第1.2.3入焦其他10幾張就全糊了。

老手拍的聲音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脈衝式的,拇指按一下對焦鈕,對上焦同時,食指按一下拍4-5張,拇指再壓一下再重新入焦'對上的同時又拍4-5張'。

這樣脈衝對焦-拍攝-對焦的方法拍3個脈衝12-15張用我的7d會有10 張以上入焦,這樣拍的另一好處是buffer還不容易滿,可一直拍20多張raw。

所以綜上所述,不管你的設備多好,對頭追焦時一定要不停地按對焦按鈕,是前面的快門也好,是後面的AF-ON也好,記住不管是你用多貴的機器,對頭追對一次焦只能保證1-3張。

還有不要一下壓到底不放,脈衝式對焦-拍片-對焦-拍片-的重複動作是成功率的保證。

4、搖攝技巧

很多攝友喜歡拍攝出鳥類清晰而背景模糊的畫面,這種效果就需要使用搖拍技巧了。

此種效果需要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通常情況下是1/30秒或1/60秒。鎖定目標後,相機緊跟被攝體,然後以和被攝體同步的速度進行跟蹤對焦。

這樣就會形成飛鳥與鏡頭同步移動的效果,從而讓飛鳥相對鏡頭是靜止的,而背景相對鏡頭則是移動的,在移動鏡頭的過程中按下快門拍攝,就可以拍出動感效果了。當然,使用連拍模式會捕捉到更銳利的照片。

當你站在原地時,拍攝對象在我們前面移動,我們鏡頭隨著拍攝對象移動而轉動,當拍攝對象離我們相機最前方最近的時候,按下快門。

此種效果要注意兩點:首先要確保飛鳥的運動方向與鏡頭垂直,這樣才能通過擺動鏡頭保證飛鳥與鏡頭相對靜止。

其次要注意按下快門後,相機要繼續移動,這樣才能拍出飛鳥清晰的畫面。

5、翅膀動感模糊拍攝

還有些攝友喜歡拍攝鳥類身體清晰,但是翅膀模糊的畫面。其實這種效果沒有特定的拍攝方法,只不過是適當的降低快門速度,讓運動速度相對較低的軀幹是清晰的,而運動速度較高的翅膀則變為模糊狀態。

因此你需要嘗試不同的快門速度,對於飛行速度比較慢的鳥類而言,1/125秒是個不錯的開始,之後要放大照片仔細觀察鳥類身體各個部位的模糊情況,酌情將速度提升到1/250秒或更高。

6、預留空間構圖

拍攝鳥類絕大多數情況都是中央構圖,因為在鳥類運動過程中,往往需要使用中央對焦點進行準確對焦,並且其取勝的關鍵主要在於鳥類的姿態。

而且拍攝飛鳥需要在短短几秒之內拍攝幾張甚至10幾張照片,能將其完整、清晰的拍攝下已經實屬不易,更別提在這段時間思考構圖了。但最基本的,為了讓畫面看上去更舒服,各位攝友要注意預留空間。

預留空間又可以分為兩塊:一是在鳥飛行的前方留空間、二是在鳥的視線前方留空間。

在拍攝時大家是可以預判鳥的飛行方向的,所以在拍的時候大家可以在鳥飛行的前方預留一定的空間,這樣給人的感覺會更好。

另外,就是在鳥的視線方向預留一定的空間,這和拍人像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避免畫面不協調。飛行方向前預留空間:

視線方向前預留空間:

五.拍鳥禁忌

1、沒有耐心

不論是哪個攝影範疇,耐心都是最重要的。帶有某種程度的耐心往山里、水邊去找、去等待,才有機緣拍到目標鳥。

2、不尊重自然與生命

現在有一種棚拍鳥類的服務很火。弄一間房子,裡面有很多種鳥類,布上景,然後攝影師在房子外面坐一排拍攝。問題在於提供棚拍服務的商家根本不會在意裡面這些鳥類的死活,屬於變相的獵殺野生動物,在這裡,好機友攝影也是呼籲大家不要參加此類攝影活動。

在野外拍攝時,也儘量不要影響野生動物的正常生活習性,比如故意發出噪音或者是晃動樹木讓鳥飛起,或者是阻礙動物正常的捕食行為等。

3、沒有細心觀察

有些攝友覺得自己有了長焦鏡頭,有了高端的器材,就可以隨意拍出優秀的鳥類照片了。可事實上,鳥類畫面需要拍攝者進行仔細的觀察,通過觀察來預測它們的動向,並提前想好構圖,這樣才能拍出精彩的畫面。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mzLxaME.html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我們將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越戰經典照 卻因「展示人體全裸」遭刪除 外界質疑臉書過度審查



越戰經典照因「展示人體全裸」遭刪除 外界質疑臉書過度審查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韓森認為,如今Facebook已成為全球各地發布新聞和資訊的最重要媒介,擔心它為內容把關時反而出現不合理的限制。

  
一名挪威作家日前在個人臉書上,上傳一系列戰爭中的歷史照片,其中包括十分知名的越戰「燒夷彈女孩」照片,但隨後臉書帳戶遭到停權,當地媒體使用同一張照片來報導這起事件,並分享到臉書時,同樣遭臉書以「展示人體全裸照片」為由,要求報導刪除或將照片模糊化,此舉引來臉書「過度審查」的質疑。

中央社報導,這個事件起源於挪威作家艾基蘭(Tom Egeland)在個人臉書上,上傳7張改變戰爭的歷史照片,包括美籍越南攝影師黃公崴拍攝於1972年的越戰經典照片:照片裡的小女童被燃燒彈波及,全身衣物著火,赤裸身體的奔逃.但艾基蘭的臉書帳戶隨後遭到停權。

《挪威晚郵報》(Aftenposten)使用同一張照片報導這起事件,並分享臉書時,同樣遭到臉書以「任何展示人體全裸的照片將會被刪除」的政策為由,要求晚郵報刪除或將照片模糊化的要求。

中時報導,對此,《挪威晚郵報》事後在頭版刊登公開信,致Facebook創始人馬克·祖克伯(Mark Elliot Zuckerberg),批評審查該張照片的做法。《挪威晚郵報》總編輯韓森(Espen Egil Hansen)指出,Facebook作為領導世界的社交平台,對此做法深感失望,他同時指責Facebook能分辨兒童色情及戰爭經典照片,並強調:「媒體有時候有責任刊登令人不安的照片。」

now新聞報導,韓森認為,如今Facebook已成為全球各地發布新聞和資訊的最重要媒介,擔心它為內容把關時反而出現不合理的限制。而這起事件在當地越演越烈,挪威首相瑟爾貝克也在Facebook上傳有關照片抗議,並留言批評Facebook的做法限制言論自由。

ETtoday報導,據了解,曾轟動全球的越戰「燒夷彈女孩」裸逃照背後,是由於美軍1972年空襲越南時造成的傷害,在當時成了全球各大版的頭條,甚至有人認為是小女孩奔逃慘烈的照片,把戰爭對無辜平民帶來的悲痛,直接呈現在世人面前,於美國激起大規模的反戰浪潮,讓越戰提早結束。

當時裸逃女童金芙被燒夷彈灼傷,造成大面積醜陋傷疤,如今過了44年她已53歲,經過多次的雷射治療與皮膚移植手術,漸漸地讓心中的創傷痊癒,重獲新生並且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她表示,對於有人把這張照片的焦點放在裸體,而非照片帶出戰爭無情的訊息感到難過。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我們將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樂愛生活手札

2016年3月5日 星期六

電影攝影大師 Emmanuel Lubezki 於新作《神鬼獵人》幾乎全以自然光拍攝!





2015 聖誕節在美國首映,明年初於全球上畫的新作品「The Revenant」(譯︰荒野獵人 / 神鬼獵人),改篇自美國傳奇獵人兼拓荒者 Hugh Glass 的故事,資料指他當年被灰熊襲擊受傷,同伴竟捨他而去,最後主角爬了 320 公里、用了超過 6 星期回到 Fort Kiowa,而電影就講述他之後的復仇故事。

至於拍攝手法方面,據指全電影幾乎是 100% 自然光拍攝!以下是電影 Trailer︰



沒錯,今次的電影攝影師又是 Emmanuel Lubezki,即是那位操刀 Gravity 與 Birdman 的大師,他以種種開創性的手法,讓電影變得耳目一新,今次他嘗試以日光、月光與火光,將加拿大與阿根庭的洪荒感覺拍攝出來。他甚至表示,希望觀眾透過自然光,感受到故事正在「真實發生」。

這裏有部份官方的電影劇照︰















據指「唯一」用了人造光線的場景,就是一場拍攝營火的段落,主因是當時的風勢使營火過於不定向及造成干擾,於是他使用了一些燈泡圍著營火,作為光線的緩衝。除此之外,竟然全部都不打燈,直接用場景光!

會是這一幕嗎?



另一方面,據指攝影師本來還打算以菲林拍攝電影,可惜考慮到菲林的感光度不足支援各昏暗場景,最後還是用了數碼的 Arri Alexa 65,否則又會是一傳奇故事呢。
via PetaPixel
avatar

關於作者

Videoblog.hk - 關於攝錄拍片的專門網站,包括拍片技巧、創意構思、作品賞析、專題研討、業界訪談、攝錄器材介紹等。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我們將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樂愛生活手札

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入行 20 年資深調色師宣佈退出,稱此行業正急速消逝




「電影調色師」對不少人來說,是一種夢幻的職業,感覺好像是魔術棒簡單一揮,將平淡無味的影片,變成印象難忘的大作,所謂「電影感色調」是為人津津樂道的技術。不過,入行已近 20 年的美國調色師 Tom Parish,卻在「Why I’m Leaving the Color Grading Business」撰文宣佈退出此行,為甚麼?他指出,一來他已經 60 歲,二來,此行業正快速消逝,今非昔比。

據他所述,此行業消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調色軟件越來越厲害,而且有很多都變成了免費;

2) 硬件亦同樣在急速跌價,門檻變得更低;

3) 市面上的調色訓練,也變得超廉價,幾乎人人都可迅速變調色師。

其實這種現象,在不少行業都正發生,而面對的批評也是一樣,尤其是一些業餘新手用免費編輯軟件、免費調色軟件,去製作一些超低成本作品,卻由於欠缺經驗與天份,實際出來的效果,例如色調是不一致的,有缺陷的。


但在實際市場上的現況,卻是客戶只想付出更少的錢、找更少的人、但做到更多的工作 (卻能接受水準參差),於是調色已經成為其他工種的一項輔加技能,而不是獨立專門的技術。如果想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收更少的錢、但要接更多的 job、花更多時間去找新的工作機會。

怎麼辦?Tom Parish 賣掉了相關的工具,不過並非退休,而是在展望著 2025 年會出現甚麼新技術,他要擁抱新的工具,進入新的時代。

(在 vimeo 上可以找到不少調色示範)







原文網站:-更多文章歡迎至原PO網站瀏覽



如果您認為網站上資訊侵犯了您的版權,請告訴我們,我們將即時將您的版權資料移除。



樂愛生活手札
樂愛生活手札